2017年中考科学复习8上第13课时 水和溶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中考科学复习8上第13课时 水和溶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22 15:23:35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13课时
水和溶液
1.水与水资源(了解)
(1)水的组成: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2)水的性质: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_______℃,凝固点是_____℃。水在通电时会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_。
(3)水的净化: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会引起水体污染。污水的处理方法有①沉淀法;②过滤法;③蒸馏法等。
【注意】
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意识。
氢元素和氧元素
1.0×103
100
0
氢气和氧气
(4)过滤:适用于分离可溶和不溶的混合物。
装置图如图所示:
图13-1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了解)
(1)溶液的组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
溶剂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________下,一定量________里____
____继续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
前提条件: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应注意前提条件是“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②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温度
溶剂


【注意】
对于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而言,如熟石灰,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应升高温度。
③区别: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浊液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________现象。
①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于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不均一、不稳定
分层
②乳浊液:小液滴分散于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了解)
(1)含义:在____________下,某物质在____________中达到____________时所能溶解的________。
(2)定量:溶解度是对物质__________的定量表示。
(3)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KNO3;
②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一定温度
100g溶剂
饱和状态
质量
溶解性
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4)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注意】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应注意前提条件是“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由于溶解度规定了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溶质质量,因此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多少无关。
4.物质的结晶方法(理解)
(1)____________: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的溶液。
(2)_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的溶液。
5.溶质质量分数(掌握)
状态:计算时溶液不一定饱和。
(2)稀释:进行有关溶液的稀释(或浓缩)的计算时,分析的关键是稀释(或浓缩)前后________________。
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不变
(3)溶液配制: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
____。
【注意】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多少,当已知溶液体积时,应根据密度公式转化为质量。
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计算
称量
溶解
装瓶贴标

类型之一 了解水的性质
 [2016·苏州改编]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蒸馏水”是人类利用海水获得淡水的一种方法,这样得
到的淡水是纯净物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

B
类型之二 理解溶液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碘酒的溶剂是水
D.溶液都是透明的
B
[2016·淄博]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
图13-2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C
【解析】
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但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
【点悟】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能继续溶解同种溶质。
类型之三 了解溶解度
 [2016·舟山]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20℃时,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
酸钾多
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小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D
【解析】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不是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40℃时,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因为没有说明水的质量。
[2016·连云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
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
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
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图13-3
【解析】
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因为降温前后,甲和乙的溶解度均相同。
【点悟】
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外界温度及溶质、溶剂性质的影响,与压强、溶质和溶剂的量无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需分析溶液是否饱和。
类型之四 理解溶液的配制
 [2015·衢州]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
图13-4
C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实验室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
(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2)下列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哪些?______。
A.硝酸钾中有杂质
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溶解
装瓶贴标签
AC
【解析】
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
类型之五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分析与计算
 [2015·湖州]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5%的氯化钠溶液,将它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
400mL
【解析】
设加入水的质量为m,
100g×4.5%=(100+m)×0.9%,m=400g,
V=m/ρ=400g÷1g/cm3=400cm3=400mL。
[2016·金华]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图13-5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
【解析】
(2)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则A、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是不饱和溶液,则A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即A≥B>C。
C
A≥B>C
【预测变形】 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加水多少毫升?(10%的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7g/cm3,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59.3mL 960.8mL
【解析】
m稀=1.07g/cm3×1000cm3=1070g,
m浓×98%=m稀×10%,
m浓×98%=1070g×10%,
m浓=109.2g,
V浓=59.3mL,
m加水=1070g-109.2g=960.8g,
V加水=960.8mL。
【点悟】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多少,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根据溶质和溶剂质量的多少分析求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不理解坐标曲线表示因果关系致错
[2015·大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图13-6
(1)图中a、b、c三点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2)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
(3)若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以采取_________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
(4)若将b点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0%,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图像是________。(横坐标表示加入水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质量)
【错解】(2)升温 (4)A
【错因分析】
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点为11℃时的不饱和溶液,a点为25℃时的近饱和溶液,因此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为升温并加入硝酸钾,或升温并蒸发水;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KNO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向一定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不理解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致错。
【正解】(1)a、c (2)升温、加入硝酸钾或升温、蒸发水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B
1.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关系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
A
图13-7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时,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少,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少,故丙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2.如图13-8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温度小于t℃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乙溶液变饱和
D.把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均有晶体析出
图13-8
C第13课时
水和溶液
INCLUDEPICTURE
"../../../../../练出高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组.TIF"
\
MERGEFORMAT
1.[2016·重庆A卷]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D )
A.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
B.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
C.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
D.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
2.[2016·南宁]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
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015·宁波]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B )
A.粗盐称量
B.粗盐溶解
C.浊液过滤
D.蒸发结晶
【解析】
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4.[2015·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解析】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
5.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C )
A         
 B
C         
 D
6.[2016·威海]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
7.[2016·宁波]如图13-2是一瓶饮用天然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饮用天然水特征性指标
部分成分含量(μg/100mL)钙≥400   镁≥50钾≥35   
钠≥80偏硅酸≥180
pH(25℃)    7.3±0.5
图13-2
A.该饮用天然水是纯净物
B.该饮用天然水一定呈碱性
C.该饮用天然水含有钙、镁、钾、钠等金属单质
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
8.[2016·杭州]一杯70℃的硝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D )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9.[2016·呼和浩特]小明要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10.[2016·咸宁]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氢氧化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
图13-3
A.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
化规律更直观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时,将50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解析】
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不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11.如图所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图13-4
(1)仪器a的名称__铁架台__。
(2)操作A中托盘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__防止腐蚀天平的托盘(或污染药品)__。
(3)操作B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胶头滴管__。
(4)操作C过滤时倒入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填序号)__C__。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__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液滴飞溅,氯化钠损失__。
INCLUDEPICTURE
"../../../../B组.EPS"
\
MERGEFORMAT
12.[2016·绍兴]20℃时,向3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9
18
27
溶液质量(g)
59
68
68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A__(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__941__g。
【解析】
(2)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变可知0.9%的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9g,因此溶液质量为=1000g,因此需加水的质量为1000g-59g=941g。
13.[2015·上海]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g)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
( http: / / www.21cnjy.com )KNO3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63.9g/(63.9g+100g)×
100%__(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降低温度(或增加KNO3)__。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68__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蒸发溶剂__。
(2)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图13-5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A__,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B>C>A__。
INCLUDEPICTURE
"../../../../C组.EPS"
\
MERGEFORMAT
14.[2016·沈阳]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__易溶__。
(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的溶解度曲线。
【答案】
如答图所示。
第14(2)题答图
(3)根据KNO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__138__g。
【设计提纯步骤】
(1)选取样品(95g
KNO3和5g
NaCl的混合物);
(2)配制80℃时KNO3的饱和溶液(加水约56.2mL,水的密度约为1g·mL-1);
(3)降温至20℃;
(4)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为了证明(4)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
( http: / / www.21cnjy.com )O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和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__硝酸银__,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计算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__77.2__g(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方案三:__82%__与95%进行比较。
方案四:__利用20.2g与5g进行比较__。
15.向26.4g硫酸钠和碳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钠的混合物中滴加硫酸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共用去98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10.6g (2)25%
【解析】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Na2SO4的质量为y,生成CO2的质量为z,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98
142
44
x
98g×10%
y
z
=   x=10.6g
=   y=14.2g
=   
z=4.4g
原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为26.4
( http: / / www.21cnjy.com )g-10.6g=15.8g,反应后溶液中Na2SO4的总质量为15.8g+14.2g=30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5%。
图13-1第13课时
水和溶液
INCLUDEPICTURE
"../../../../../当堂测评.TIF"
\
MERGEFORMAT
1.[2016·桂林]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2.[2015·揭阳]要配制100g
5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B )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3.[2016·内江]30℃时将等质量的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D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份冷却到2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因氧化钙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部分溶质析出,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2016·广东改编]分析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D )
图13-9
A.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
C.分离含少量KCl的Na2SO4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40℃时,40g
KCl固体溶于60g水得到40%的KCl溶液
【解析】
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40g
KCl固体不能全部溶于60g水,故不能得到40%的KCl溶液。
5.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图13-10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解析】
因原溶液是饱和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且加溶剂后有部分晶体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但由于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前后两种状态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颜色不变。
6.[2016·大连]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采用__过滤__的方法除去。
(2)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H2↑+O2↑__,由此证明水是由__氢元素和氧元素__组成的。
7.[2016·武汉]t1℃时,将等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3-11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是__(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氯化钾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50__g。
(4)关于图甲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D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解析】
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在100
( http: / / www.21cnjy.com )g水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①中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将温度升高到t2℃,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由于溶质和溶剂质量均相同,故两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