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2 10: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章节
第一单元
课题
第5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
时间:




日,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唐末印刷业的发展情况,认识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最初运用。3.结合李白、杜甫等唐代伟大诗人的代表几个及诗句,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科书有关内容,描述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以及唐末“火箭”的制造与使用。在此基础上讨论和总结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让学生回忆和收集所学过的唐诗名句,分析诗歌的含义、风格及其艺术成就,以增强对唐诗艺术成就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认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科技精神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唐诗中名篇、名句的了解,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教学重点
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赵州桥历经多次暴雨洪水和地震的袭击,千年之后依然完好,其设计的巧妙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赵州桥的设计原理。


黑板、多媒体、音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3、师生互动法,4,小组讨论法,5
启发深入法6情景导入法7实验演示法;8实物参观法、9、练习法;10赏析带动法






课时目标
1.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时重点
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赵州桥历经多次暴雨洪水和地震的袭击,千年之后依然完好,其设计的巧妙也是本课的重点。
课时难点
赵州桥的设计原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教师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学生回答“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印刷术、指南针,以及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赵州桥,了解它们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意义。新课讲解:(一)雕版印刷与火药
1.雕版印刷(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然后进一步指出,造纸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但是一字一句地靠手来抄写,很不利于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与交流。▲★在印章与拓印刻石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迟至在唐代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教师提问学生问题“什么是印章与拓印刻石?”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课本P40的注释部分进行解释,结合幻灯片的展示相关图片,指出印章,也叫图章,一般在玉、石、木块或者金属上铸刻反字,印出来就成了正字。拓印刻石,就是用纸铺在石碑上,经过刷墨、捶打等工序把刻在上面的文字印下来。印章在战国时代开始出现。东汉时期,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人们学会了“拓”法。印章和拓石是印刷术的先驱,这些方法导致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提问学生。(3)结合P40的小字部分,教师简单讲述雕版印刷术的使用方法。或者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更加清楚雕版印刷术的使用方法。(4)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在全国很快地传播开来。到了唐朝末年,雕版印刷业已经比较发达。同时,为了促进经济贸易的持续繁荣,也是应市场上的需求,当时出现了▲★一种交易凭据,那就叫做“印纸”。(师生互动)(5)教师提问学生“当时▲★唐朝比较著名的印刷业中心有哪些城市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6)教师提问学生“而▲★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幻灯片同时展示图片,教师补充《金刚经》的相关介绍。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其他国家是否有雕版印刷术。教师结合上学期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内容,简单说明印刷术传播到欧洲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41的内容,进一步指出唐朝的雕版印刷术比欧洲早500多年。2.火药(1)教师首先指出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炼丹术?”,学生回答后,教师做一个简介。“炼丹”是中国古代方士的术语,也是道教的法术之一。“丹”即“丹砂”,也就是朱砂,它是汞的化合物,朱砂为汞的化合物,汞与蛋白质中的疏基有特别的亲合力,高浓度时,可抑制多种酶和活动。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在肝肾,而引起肝肾损害,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炼丹原指将丹砂放在炉火中炼烧。那么这里的炼丹主要是用炉火药石以求长生不老,甚至得道成仙的意思。(2)教师:“而我们的▲火药是怎么样发明出来的呢?”请学生思考与讨论(时间约为2-3分钟)。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火药是炼丹术的副产品,孙思邈在《丹经》中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3)至于火药的配方,学生自学即可。教师可简单讲解。(4)关于唐末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首先引导学生想像、描述古代“火箭”的制造方法,说明火药最初在军事上所发挥的作用。(5)▲★教师提问学生“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做点评。(6)▲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想一想”:唐末用于对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7)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41的小字部分关于古代火箭的运用的内容。(二)千古吟咏的唐诗(1)首先,教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唐朝诗人及其作品,这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在学生争相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进一步提问:我们了解这么多唐朝诗人及其作品,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说明了唐诗不仅多而且影响后世深远,有些诗人已经是名垂青史,千古流芳,而我们所了解的仅是冰山上的一角,仅仅《全唐诗》中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人和诗作近5万多首。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唐诗如此繁荣呢?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字,教师做简单归纳——第一,唐朝确立了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途径,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们往往具备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昂扬的进取精神,能够通展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开朗奔放、刚健豪迈的情怀,自然而然地在杂文这一项的成绩就比较高了。第二,作为唐朝的最高统治者,唐朝的大部分皇帝都喜爱或者能够制作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第三,当时的文人以诗歌会友,互相抽赠唱和的情形十分普遍,这些都促进了诗歌繁荣。(2)教师在黑班上再一次总结之前学生回答的诗人及其著名的诗作,然后提出:为什么我们学习了这两位诗人那么多的诗歌呢?他们在唐朝诗人中地位是如何的呢?学生回答——因为唐朝诗人中他们是影响最大和成就最高的。教师点评后开始学习两位诗人及其代表作。(3)教师首先提出《静夜思》中的诗句,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背诵出剩余诗句,形成师生互动。教师提问:这首《静夜思》是哪位诗人创作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后就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生于武周长安元年,死于唐肃宗宝应元年。李白懂得部分周边少数民族的语言,并在四川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离开,开始了漫游的生活,曾经到过湖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四十多岁的时候由贺知章推荐到长安担任翰林院干事。但是在长安因为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不容于宫廷,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他的漫游生活。58岁的时候因为受到政治牵连一度流放,途中被赦免。大唐兼收并蓄的伟大气魄给李白深刻的影响,孕育了李白的思想、性格、气质和才情,加上他长期的游历祖国山河,又接触过当时宫廷最先进的文化,使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盛唐式的巨大艺术魅力。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的理想,充满激昂向上、嫉恶如仇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娇变,充满了大胆夸张和惊人的想像。作者一生留下了近一千首优秀诗篇,许多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代表作品有《梦天姥吟留别》《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庐山谣》等。教师指出其非凡的政治理想,狂傲不驯的性格,云游四海的经历,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谈谈李白的诗歌意境气势,教师强调李白的诗是极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因此世人称他为“诗仙”。
教师提问:李白的诗歌大多歌颂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主张积极向上;然而,唐朝的诗歌不仅仅有主张美好的事物。还有主张悲壮的事物,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杜甫。(4)教师简单介绍杜甫的生平——杜甫,字子美。杜甫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其为杜工部。他20岁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游的生活,之后参加了进士考试不幸落第,后来又展开了第二次的漫游生活,并结识了李白。十多年的游历生活接触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了解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使他更加热爱祖国。之后来到了长安,长住十年后才得到一个计息哦啊额官位,然而此时已经是安史之乱前夕,当时的朝廷也是极其地黑暗,这便更加增加了他对政治上的失望。安史之乱起,半年后长安失守。杜甫从此开始了他那离乱的生活,总是颠沛流离,十分艰难。后来便死在了岳阳。正因为杜甫的特殊经历,亲眼看到唐朝由盛转衰和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荒淫,才使得作者逐步对当时封建统治危机有清醒的认识。他用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刻画了但是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封建压迫下的水深火热的生活,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诗中既有宏深博大的思想内容,又表现出海涵地负的艺术才力。语言沉郁顿挫,风格变化多样,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力极为深远。杜甫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其中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教师应着重指出,杜甫和李白斗怀有远大志向,而由于杜甫亲身经历了唐朝的黑暗及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杜甫的诗作中有大量反映其忧国忧民、反映现实的诗作。让学生在阅读杜甫有关诗作中,理解“诗史”的含义。世人称其为“诗圣”。(5)关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及其意境,学生此时应有所了解。教师应介绍后人如韩愈和白居易诗如何评价李白和杜甫的内容,简单说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唐朝时期已经享有盛誉。三、教师小结:
1.梳理知识点。2.通过认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科技精神和创新意识。3.四、反馈练习:1.幻灯片练习2.做《同步精炼》本课的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五、板书设计:第5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雕版印刷1.发明:唐初,印章和拓印刻石2.发达:唐末,雕版印刷业3.印刷业中心:成都、洛阳4.《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历史地位)火药1.发明:唐初(1)炼丹术的副产品;(2)孙思邈在《丹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2.运用:唐末,军事;火箭/飞火
三、唐诗1.唐朝: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2.原因:(1)科举制,进士考试也有诗歌的考查(2)开放的文化政策(3)皇帝喜爱或创作诗歌(4)以诗歌会友,互相酬赠唱和非常普遍3.诗人代表
:(1)李白:歌颂、浪漫主义,诗仙
(2)杜甫:悲壮、现实主义,诗圣,诗史
附上幻灯片:
1.齐读课文。2.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同步精炼》中本课的“自主学习”部分。3.导入
“▲”为本课重要知识点。“★”为本课的主要知识点。“△”为次要内容,学生自学完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