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9张PPT。第一课时 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和”的故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我积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了
解
背
景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故事,并给课文划分段落。认读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仔细朗读课文,注意: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题目中的“将”“相”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3)本文主要讲了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赵 璧
召 诺
怯 瑟
拒 诸
荆 (bì)(和氏璧)(nuò)(许诺)(qiè)(胆怯)(sè)(鼓瑟)(jù)(拒绝)(zhào)(赵国)( zhào )(召集)(zhū)(诸侯)(jīng)(负荆请罪)怯瑟拒诸荆赵璧召诺 怯瑟拒诸荆召集 商议 允诺 隆重 约定 胆怯
推辞 拒绝 能耐 诸位 和氏璧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无价之宝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我会读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攻无不克 渑池会见 理直气壮
为难 推荐 抵御 胆怯 廉颇
侮辱 鼓瑟 击缶 上卿 蔺相如 我会读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渑池: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因回避而不说。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同心协力:
攻无不克: 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完璧归赵: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将相和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
你能给出小标题吗?读读 想想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在这三个小故事中,有一个自然段既是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你能找到吗?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作业第二课时召集 允诺 隆重 胆怯 推辞 拒绝 诸位 和氏璧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将相和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因为蔺相如( )立了功,做了( );在( )又立了功,做了( ),廉颇( ),所以将相不和,后来,廉颇听蔺相如说他所以避着自己,为的是( ),很受感动,就( ),两人又和好了。完璧归赵上大夫渑池会上上卿很不服气赵国到蔺相如门下负荆请罪负荆请罪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深入研读,领悟情感补充资料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英勇善战居功自傲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是啊,通过人物语言,我们就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能读出人物的性格。小结 廉颇前面很不服气,而后面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浏览第三个故事,找出具体描写廉颇主动请罪的句子。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知错就改小结 像这样通过廉颇对同一件事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的言行描写,我们称之为对比描写。看来,在对比中描写人物,就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高大。 有感情地品读找出的相关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自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词句,再小组研究:从故事中看到一位怎样的蔺相如?
选择一个故事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完璧归赵 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 了什么? 默读第一大段,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 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① 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② 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③ 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完璧归赵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所以这个字是“玉”字旁。“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种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用15座城为诱饵骗取它的原因。 “璧” ?(和氏璧)什么是璧?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和氏璧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把璧交给他; 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 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王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如果如果一定想这一想,既想到出现的可能,又想到了应对的计策,还想到了不给秦王动兵的理由。 从这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深谋远虑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机智 聪明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完璧归赵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壮 。机智勇敢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大大方方蔺相如“大大方方”反映了他无所畏惧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客客气气秦王“客客气气”反映了他的无可奈何。 刚才,这个小组在完璧归赵中,抓住蔺相如的言行,从一想,一说,一撞,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蔺相如?小结:渑池之会 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 一些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① 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② 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③ 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职位比老将廉颇都高了,这样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间的什么问题呢?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渑池之会缶瑟你读懂了什么? 蔺相如跟秦王拼什么?跟秦王拼命,自己就可能丢掉性命,从这个“拼”字,我们就能看出他什么性格? 不顾性命,不畏强暴 据《史记》原文记载: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古人认为如果身上溅到一点儿血,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血光之灾。对于贵为天子的秦王来说,愿意看到这样的下场吗?秦王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为赵王击缶。 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
秦王没占到便宜,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这还有谁的功劳?这正是下文“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的典型事例证明。小结: 看来,只有在典型事例中,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正是他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忠贞爱国,才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正是将相不和的原因。同学们再看这个自然段,它在三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呢?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负荆请罪默读课文第三大段,想一想主要写了谁和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① 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② “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③ 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
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
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
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
的是我们赵国啊!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廉颇忽然醒悟了, 来到相府门前……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知错就改和
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课堂交流( )是( )的发展,( )、( )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 )的起因,这三个故事构成了( )这一完整曲折的历史故事。渑池之会完璧归赵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将相和 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看来,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言行,就能塑造出廉颇和蔺相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小结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2.表演课文内容。 将相和
古有将相闹不和,
顾全大局相不惹。
将知过错忙悔过,
负荆请罪将相和。
1、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的人物……
2、收集历史及生活中的以和为贵的人或事,在下次班会课进行演讲。拓展延伸作 业
1、通过一件事写写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事,要写清前因后果。
2、课后阅读有关书籍,特别是《史记》这部历史著作。了解更多的人物形象。
3、讲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给家长听。
4、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感悟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读“完璧归赵”,我们见识了蔺相如有胆有识、勇敢机智的超凡之才;读“渑池之会”,我们领略了蔺相如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的义勇之举;读 “负荆请罪” ,我们认识了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宽广之怀,也认识了廉颇知错就改的憨厚之德。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人物,值得后人颂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