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所学内容,培养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2)通过“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的方的讨论,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3)通过访谈前辈的活动,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读、讲、议、行”四步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认识真理标准讨论和邓小平讲话的深远意义。21cnjy.com
(2)从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总方针、领导核心四个方面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由“文革”动乱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转折。www-2-1-cnjy-com
(3)学习用哲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去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学习比较思维的方法,学习从历史史实归纳历史特征的思维方法。2-1-c-n-j-y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以邓小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纠正错误的伟大胸怀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途径。21*cnjy*com
【教学重点】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内容。“文化大革命”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在学生回答后指出:“文化大革命”的10年是动乱和灾难的1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迈入了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来源:21cnj*y.co*m】
二、讲授新课
一、真理标准讨论
提问:“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有怎样的要求?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你对此有何评价?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大字和所附的两段小字,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指出:当时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而当时中央领导人却继续坚持“左”的错误,经济上急躁冒进,造成严重的浪费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政治上指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愿纠正“文革”的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提问:什么是“两个凡是”?“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亦可进行讨论。回答出:什么是“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教师讲评指出:这是在继续维持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是搞教条主义,不利于拨乱反正和开创新局面。教师可结合重点难点分析进一步拓展。
[回归课本] 说一说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
提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是一种教条主义: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院里;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院里;是一种迷信,不利于思想解放,不利于拨乱反正,不利于纠正“文革”的错误,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
提问: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实践?这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学生回顾政治学科知识进行思考讨论。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政治题中“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提问: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在学生讨论后讲评?(1)理论上拨乱反正的需要;(2)坚持实践标准,能破除迷信和个人崇拜,解放思想;(3)有利于政治上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
提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思考回答,教师归纳:《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强调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提问:真理标准讨论有何重大意义?帮助学生归纳:(1)理论上拨乱反正;(2)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3)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解放了思想;(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1*cnjy*com
提问:邓小平在批“两个凡是”中有何重大贡献?帮助学生归纳:(1)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2)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提出:邓小平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1·世纪*教育网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提问: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什么为题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大字和所附的两段小字后,可结合重点难点进行讲评。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在经济问题上,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同时,要搞多劳多得,重视物质利益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一些”。解放生产力,先富带动后富。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什么时候召开?主要内容有哪些?指导学生从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总方针、领导核心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年底召开的,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的决议。
(1)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上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他开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怎样的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二段大字后的两段小字,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上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全会肯定了经济体制方面实行权力下放的原则,主张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认真解决政企不分的现象,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权。【出处:21教育名师】
全会还提出,要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指出第一段小字提出了对内改革的目的和具体政策的设想,第二段小字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组织上是怎样进行拨扰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为什么说十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指导学生阅读第三段小字内容并加以适当阐释。全会认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决定撤销中央在1976年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处理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并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通知所做的错误结论,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这次会议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21·cn·jy·com
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如何?为什么说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在学生思考回答后,结合重点难点进行讲评。
[回归课本]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它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专一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它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他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畅想天地]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看法。
提示:可以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任何一个认识只有经历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对错,因而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要注意把认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检验和修正,注意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 走访前辈,请他们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情况,并谈一谈这次会议的历史作用。提示:这是一个课后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开展全班性或分组活动。访谈对象可以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亲人,也可以走访社区或村里的老人。请他们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政策和社会生产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感知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会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提问:“文革”刚刚结束时,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的错误,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肯定“文化大革命”是必要的。
提问:邓小平是怎样批“两个凡是”的?真理标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运动有何意义?
(1)邓小平复出后,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2·1·c·n·j·y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这次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提问: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以什么题目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的意义何在?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了随后召开额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意义如何?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年底召开的,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的决议。
(1)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上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他开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三、课堂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重大的决议。(1)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上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3)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大批重大冤假错案。(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他开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如图是《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引起的思想讨论,为那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B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C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两个凡是”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D ) 21教育网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真理标准讨论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www.21-cn-jy.com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本文主要围绕“左”的路线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负面影响,“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急需拨乱反正、邓小平复出后的贡献、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透过纷繁的历史表象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国耻,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后面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三中全会后,我党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打下了基础。
运动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
一、选择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 21*cnjy*com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21教育网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
3. 如图,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以下四个人中完成了第三次历史巨变的是( )
4.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
A.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C. “四五”运动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5.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
A. 七届三中全会
B. 八届三中全会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三中全会
6.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共八大召开
C. 中共十二大召开
D. 中共十三大召开
7. 如图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8. 如图,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开天辟地
B. 遵义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八大”召开
9. “文革”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是( )
A. “两个凡是”是不变的真理
B. 毛泽东思想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群众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在于它( )
A. 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完成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D.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二、简答题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
12. 1978年的哪次会议作出了哪一伟大决策?会议选举谁为领导核心?
13.简述这次会议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哪几个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材料分析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试举两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科技、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1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还有谁,能让十亿农民一年之内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一座小渔村一夜间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中国的14个沿海城市在三年内就变成了座座金山;世界上还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它的成功运用,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邓小平纪念堂的一段留言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请回答:21cnjy.com
(1)材料一中的留言,反映了邓小平有哪些制度改革创新?(至少写出两点)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理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2·1·c·n·j·y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集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2)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运动。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分析对比:
(4) 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历史认识:
(6)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伟大的历史转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D 5.C 6.A 7.A 8.C 9.C 10.B www.21-cn-jy.com
二、简答题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2.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的领导集体核心是邓小平。21·世纪*教育网
13. 这次会议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1·cn·jy·com
(2)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www-2-1-cnjy-com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科技、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神舟系列飞船上天;实施登月“嫦娥工程”;成功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等。2-1-c-n-j-y
15. (1)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改革创新的制度。1982年邓小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1*cnjy*com
(2)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材料二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可知,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特点是敢于创新.实事求是。【来源:21cnj*y.co*m】
16.材料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颁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并决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出处:21教育名师】
(2)根据所学知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误,其中的失误是1958年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3)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过率先在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版权所有:21教育】
(4)根据所学知识,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它极大挫伤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根据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6)综上所述,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启示我们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一定要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遵循经济规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岳麓版 八年级下册第十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内容。“文化大革命”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
导入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10年是动乱和灾难的10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迈入了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问题探究
新授
一、真理标准讨论
“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有怎样的要求?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你对此有何评价?
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虽然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肯定“文化大革命”是必要的,甚至宣称“文化大革命”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还要进行多次”。这就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惘。
当时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而当时中央领导人却继续坚持“左”的错误,经济上急躁冒进,造成严重的浪费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政治上指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愿纠正“文革”的错误。
问题探究
新授
什么是“两个凡是”?“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
什么是“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说一说“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
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是一种教条主义: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是一种迷信,不利于思想解放,不利于拨乱反正,不利于纠正“文革”的错误,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
新授
“两个凡是”是在继续维持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是搞教条主义,不利于拨乱反正和开创新局面。
问题探究
新授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实践?为什么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可以回顾政治学科知识进行思考讨论。
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政治题中“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问题探究
新授
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请先讨论。
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重申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邓小平明确表示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号召“打破精神枷锁,是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1)理论上拨乱反正的需要;
(2)坚持实践标准,能破除迷信和个人崇拜,解放思想;
(3)有利于政治上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
新授
《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强调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问题探究
新授
真理标准讨论有何重大意义?
(1)理论上拨乱反正;
(2)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3)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解放了思想;
(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问题探究
新授
邓小平在批“两个凡是”中有何重大贡献?
(1)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
(2)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邓小平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问题探究
新授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什么为题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在经济问题上,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同时,要搞多劳多得,重视物质利益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一些”。解放生产力,先富带动后富。
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新授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了随即召开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三、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强调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政策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一些。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邓小平和陈云
问题探究
新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什么时候召开?主要内容有哪些?可以从从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总方针、领导核心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年底召开的,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的决议。
(1)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上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他开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问题探究
新授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怎样的改革开放总方针?
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上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全会肯定了经济体制方面实行权力下放的原则,主张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认真解决政企不分的现象,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权。
全会还提出,要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提出了对内改革的目的和具体政策的设想
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问题探究
新授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组织上是怎样进行拨扰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
全会认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决定撤销中央在1976年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处理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并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通知所做的错误结论,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问题探究
新授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三落三起的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实际上已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新授
一代伟人邓小平
办事公道
顾全大局
坚持原则
追求进步
追求创新
不盲从
世界胸怀
世界眼光
不迷信
邓小平自觉认识到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等概念自加压力,为了抓主要矛盾,他强调要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手,注重发展生产力,注重科教事业,一定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他力主并废弃了过去以为是万能的阶级斗争和群众政治运动。
邓小平注重观测不断变迁的社会。由于国情的制约,他深知历史不能超越,他的地位不容许他“左”、右摇摆。为了集中精力办理现阶段应办和能办的事,他注重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整合社会各种思潮,并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认定的路,就坚定地走,靠实践来说话,不搞繁琐的争论,不反复,不摇摆。
问题探究
新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如何?为什么说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重大转折:它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专一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它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他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意义:1.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3.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畅想天地
新授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看法。
提示:可以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任何一个认识只有经历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对错,因而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要注意把认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检验和修正,注意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
新授
走访前辈,请他们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情况,并谈一谈这次会议的历史作用
提示:这是一个课后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开展全班性或分组活动。访谈对象可以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亲人,也可以走访社区或村里的老人。请他们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政策和社会生产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感知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会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革”刚刚结束时,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的错误,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提问
新授小结
(1)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2)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肯定“文化大革命”是必要的。
邓小平是怎样批“两个凡是”的?真理标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运动有何意义?
提问
新授小结
(1)邓小平复出后,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这次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以什么题目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的意义何在?
提问
新授小结
(1)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2)实际上成为了随后召开额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意义如何?
提问
新授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年底召开的,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的决议。
(1)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上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他开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3)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78年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意义 1.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1.如图是《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引起的思想讨论,为那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B
练习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两个凡是”
C
练习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一、真理标准讨论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其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