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2-22 18: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课题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用水平力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B.鸡蛋砸石头,鸡蛋碎了,原因是石头对鸡蛋力的大小大于鸡蛋对石头力的大小
C.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水平面上的车匀速前进,是因为推力的大小等于阻力的大小
D.书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平衡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推桌子未推动,是因为此时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B.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应该相同
C.一切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都保持静止状态
D.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3 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水平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www.21-cn-jy.com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不平衡力作用
C.甲受不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D.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不平衡力作用
4. 匀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下端用绳子拴着一个小石头,当绳子突然断了以后,小石头的运动情况是(不计空气阻力)(  )21*cnjy*com
A.将立即加速下降
B.由于惯性,将继续匀速上升
C.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
D.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
5.甲、乙两位跳伞运动员总质量相等,在空中匀速下降时,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关于他们所受阻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较大 B.乙的较大
C.甲、乙的一样大 D.他们不受阻力作用
6.忽略空气用力,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抛出后的铅球(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和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如图所示,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
B.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
C.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
D.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 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 、 、 、并且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9.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两端小盘里加砝码,先使两盘砝码质量相等,再使砝码质量不相等,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发现小车在砝码质量 时静止,在砝码质量 时运动.接着,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 上,观察到小车发生转动.
10.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来源:21cnj*y.co*m】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2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
11.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甲所示是该探究活动的实验装置.21·cn·jy·com
(1)本次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 .
(2)如图甲,将系于玩具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木板两端的滑轮后,就在两盘内放上钩码.这是用来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进行如下操作: (选填“挤压”、“左右移动”或“旋转”)小车,然后再松手观察小车是否处于平衡.
(4)由实验探究可知: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这两个力 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6)另一组同学选择木块(木块的重力和小车相等)及其他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老师指出甲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参考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
解: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故A正确;
B.用鸡蛋砸石头,鸡蛋和石头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B错误;
C.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水平面上的车匀速前进,车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故C正确;【版权所有:21教育】
D.书静止在课桌上,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D正确. 故选B.2-1-c-n-j-y
2.【答案】D
解:A、人推桌子未推动,是因为此时人的推力等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应该不相同,方向相反,故B错误;
C、静止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D、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1)根据速度和时间图象知,甲速度不变,乙速度增大,又因为甲乙都进行水平直线运动,所以甲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乙进行加速直线运动.21教育网
(2)根据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甲受到平衡力作用,乙受到非平衡力作用.2·1·c·n·j·y
故选D
4.【答案】C
解:原来小石头随气球匀速上升,绳子断了以后,石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但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会减速上升,到达最高点后,在重力作用下,会加速下降,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甲和乙的总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甲和乙的重力相等;
甲以较小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即f甲=G甲;
乙以较大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阻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等于重力,即f乙=G乙;
由于甲和乙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所受的阻力一样大.
故选C.
6.【答案】C
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如果离开了物体,力的作用就不存在;当用力将铅球推出后,手已脱离铅球,推力不再作用在铅球上;由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铅球在空中运动时,忽略空气阻力,只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速度和方向都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选C.
7.【答案】C
解:
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方向都是竖直向,它们方向不相反,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西瓜的重力作用在西瓜上,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地球上,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21cnjy.com
C.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www-2-1-cnjy-com
D.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故选C.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9.【答案】相等;不相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10.【答案】
解:(1)甲图中的是木块,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乙图中的是小车,它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其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实验更准确些;21*cnjy*com
(2)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其中利用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二力只有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会平衡,因此利用该环节可以验证二力方向问题;
故答案为:(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质量;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1.【答案】
解:(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由此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关于研究对象是小车;
(2)在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木板两端的滑轮后,再在两盘内放上钩码.此时小车受到的两个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的是小车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于物体平衡的影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转过一定角度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仍然相反,但并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此时探究的是两个力是否共线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实验2中探究了两个力要平衡,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步骤3中探究了两个力必须要满足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条件.由此可以总结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5)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细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力、小车和桌面之间有摩擦力,所以两个力的大小会有较小的差距;21·世纪*教育网
(6)甲乙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滚动摩擦力会远小于滑动摩擦力,所以甲实验误差更小.
故答案为:(1)小车;(2)大小,方向(或方向,大小);(3)旋转;(4)大小,方向;(5)细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力;(6)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