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第5课 大堰河(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 第5课 大堰河(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3 09:45:2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
(2)理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感悟母爱,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的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21·cn·jy·com
三、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因家人听信算命先生所谓“克”父母的诳言,刚出生就被寄养到贫苦农妇大堰河家。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www.21-cn-jy.com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2·1·c·n·j·y
四、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五、检查预习
1.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课件出示)
大堰河yàn 檐头yán 瓦菲fēi 灶火zào 荆棘jīng jí
掐死qiā 匾biǎn 火钵bō 碾niǎn 忸怩 niǔ ní 21教育网
冰屑xiè 团箕jī 凌侮wǔ 叱骂chì 咒语 zhóu
2.解释词语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天伦叙乐:指家庭亲人间团聚所有的欢乐。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凌侮:欺凌、侮辱。
叱骂:责骂。
飘泊:漂泊,比喻生活不固定。
六、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注意读准字音。
(3)准确把握情感。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3.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师: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五、合作探究
1.理清结构层次。
师:这首诗根据诗人情绪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尽量按照学生的理解加以归纳概括:
第一部分(1─2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2.体会感情
师: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3.诗歌就题材而言,这首诗是叙事诗、抒情诗还是哲理诗?
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大堰河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21cnjy.com
4.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1、2小节,从第1、2小节诗中可以看出大堰河怎样的人生经历?
(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诗人仅仅抓住了人物的名字这个细节来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事实。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反复,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这里,突出了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小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5.学习第二部分。
(1)在第3节中,诗人想起了大堰河有关的哪些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诗人描述了大堰河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压着雪满是荒草的坟墓、破旧的宿舍、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21·世纪*教育网
通过一组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而开篇就写大堰洒的墓地,则为全诗笼罩了悲剧的气氛。【来源:21cnj*y.co*m】
(2)探究课后二题,有感情朗读4-10节,思考并回答:
在这几节诗中诗人记叙了大堰河的一些什么事情?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层(4、5节):描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
第二层(6-8节):写“我”回到生“我”的父母家里后的感受和大堰河的生活。
第三层(第9、10节):描述了大堰河的悲惨结局。
(3)揣摩诗歌4-7小节。
①怀着真挚的感情用朴素的笔调,诗人在诗中塑造了大堰河的形象,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出处:21教育名师】
大堰河是勤劳的,我们一起来朗读第4节与第7节,去体会下她的“乳母生涯”,与“佣工生涯”。
②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用了八个排比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排比的作用: 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③ 作者在第6节中两次提到“我做了生我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为什么说是新客呢?21*cnjy*com
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实际上是被父母变相的遗弃了。他所享受到的母爱完全来自大堰河,所以对他而言,回到亲生父母家里,有一种浓浓的陆生感,因此说自己是“新客”。
④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自己陌生的家,有何作用?
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写。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版权所有:21教育】
(4)仔细体味一下,诗中的叙事和一般记叙文的叙事有什么不同,诗中的抒情与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抒情又有什么不同。请读读印象最深的诗句,谈谈这首叙事抒情情的特点?
诗歌中的叙事与一般记叙文中的叙事不同,诗歌中的叙事一般不像记叙文中的叙事那样完整、具体,而是具有概括性和提示性,往往只截取事件的关键情节和片段,简洁、明快,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诗中的抒情常常充溢在诗句之中,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是以直接抒发感情来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常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3.学习第三部分。
(1)分析第10节写作手法的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微薄的葬礼)(朗读) www-2-1-cnjy-com
齐读第10节,思考:第10节写了什么?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什么?
这一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殓之薄,这一重一薄形成了鲜明对比。“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形成强烈的反差,生前辛勤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的对比突显出大堰河的悲惨命运,从而表达诗人对她的赞美和对不公平世界的诅咒和控诉。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21*cnjy*com
(2)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
第11段深化悲剧气氛,激发读者对大堰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4.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1)思考:作者为什么用“紫色”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
第一种观点: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第二种观点: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2)齐读11节,诗歌结尾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总括,照应了全诗。诗人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这一部分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由回忆和叙述转为直接的讴歌和赞美,就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回味。2-1-c-n-j-y
(3)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11节中也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本课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纯朴,但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4)探究课后第三题。
诗人在诗的开头写到“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结尾又写到“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这样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在全诗的结构上又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反复手法的运用。这样写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反复增强抒情的效果,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刻、更强烈;二是将叙述、描写和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使诗歌结构连贯、浑然一体。
六、拓展延伸
这首诗多处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试找出诗中的几组排比句,读一读,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然后仿照诗中的句子,完成下列两组排比句。
1.妈妈,您时刻都能让我感到您的爱;
在……的时候
在……
……
2.朋友,请相信我的诚意,
不要……
不要……
……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七、课堂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人 ,原名 。(诗人 艾青 蒋海澄)
2.诗歌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 、 和 ,本诗属于 ;从体裁(形式)上讲可分为 和 ,本诗属于 。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抒情诗; 古诗(古体诗) 新诗 新诗。)
八、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进一步感受诗人深沉真挚的感情。       
2.课后搜集艾青的诗歌。
3.课后第四题。
【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节)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1—12节)讴歌与赞美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6张PPT)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
情境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
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因家人听信算命先生所谓“克”父母的诳言,刚出生就被寄养到贫苦农妇大堰河家。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
写作背景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检查预习
大堰河 ( ) 檐头( ) 瓦菲( )
灶火 ( ) 荆棘( )( ) 掐死( )
匾 ( ) 火钵 ( ) 碾( )
忸怩( )( ) 冰屑 ( ) 团箕( )
凌侮( ) 叱骂 ( ) 咒语( )
字词注音
yàn
yán
fēi
zào

qiā
biǎn

niǎn

xiè


chì
zhòu
jīng
niǔ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指家庭亲人间团聚所有的欢乐。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欺凌、侮辱。
责骂。
漂泊,比喻生活不固定。
瓦菲:
天伦叙乐:
忸怩:
凌侮:
叱骂:
飘泊: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朗读要求:
讲究节奏
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
感情的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整体感知
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初读感受
合作探究
这首诗根据诗人情绪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些什么?
一(1─2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
二(3─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
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
三(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四(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合作探究
第一层:(1-3节) 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4-8节) 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1节) 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2-13节)讴歌与赞美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合作探究
诗歌就题材而言,这首诗是叙事诗、抒情诗还是哲理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大堰河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合作探究
介绍了大堰河的身份、地位及其与“我”的关系。
从第1、2小节诗中可以看出大堰河怎样的人生经历?
封建社会妇女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地主儿子的保姆
童养媳
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反复的作用:
合作探究
在第3节中,诗人想起了大堰河有关的哪些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一组冷落凄清的景物构成一幅令人伤感悲凉的画面,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而开篇就写大堰洒的墓地,则为全诗笼罩了悲剧的气氛。
诗人描述了大堰河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压着雪满是荒草的坟墓、破旧的宿舍、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
合作探究
在这几节诗中诗人记叙了大堰河的一些什么事情?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层(4、5节):描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
第二层(6-8节):写“我”回到生“我”的父母家里后的感受和大堰河的生活。
第三层(第9、10节):描述了大堰河的悲惨结局。
合作探究
怀着真挚的感情用朴素的笔调,诗人在诗中塑造了大堰河的形象,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第4节与第7节
勤劳的大堰河
乳母生涯 佣工生涯
合作探究
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搭好灶火后
拍去炭灰后
尝过熟饭后
放好酱碗后
好破衣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包扎伤手后
掐死虱子后
拾起鸡蛋后
勤劳与善良
合作探究
用了八个排比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
排比的作用: 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合作探究
作者在第6节中两次提到“我做了生我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为什么说是新客呢?
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实际上是被父母变相的遗弃了。他所享受到的母爱完全来自大堰河,所以对他而言,回到亲生父母家里,有一种浓浓的陆生感,因此说自己是“新客”。
合作探究
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写。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
阅读第6节,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自己陌生的家,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
诗歌中的叙事与一般记叙文中的叙事不同,诗歌中的叙事一般不像记叙文中的叙事那样完整、具体,而是具有概括性和提示性,往往只截取事件的关键情节和片段,简洁、明快,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仔细体味一下,诗中的叙事和一般记叙文的叙事有什么不同,诗中的抒情与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抒情又有什么不同。请读读印象最深的诗句,谈谈这首叙事抒情的特点?
合作探究
诗中的抒情常常充溢在诗句之中,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是以直接抒发感情来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常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
思考:第10节写了什么?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什么?
“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形成强烈的反差,生前辛勤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的对比突显出大堰河的悲惨命运,从而表达诗人对她的赞美和对不公平世界的诅咒和控诉。
劳苦之重
葬殓之薄
一重一薄
鲜明对比
合作探究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
第11段深化悲剧气氛
激发读者对大堰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憎恨之情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用“紫色”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
第一种观点: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
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第二种观点: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
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合作探究
诗歌结尾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全诗的总括,照应了全诗。
诗人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这一部分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由回忆和叙述转为直接的讴歌和赞美,就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回味。
合作探究
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11节中也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本课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
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纯朴,但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合作探究
诗人在诗的开头写到“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结尾又写到“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这样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在全诗的结构上又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反复手法的运用。这样写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反复增强抒情的效果,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刻、更强烈;二是将叙述、描写和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使诗歌结构连贯、浑然一体。
拓展延伸
这首诗多处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试找出诗中的几组排比句,读一读,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然后仿照诗中的句子,完成下列两组排比句。
1.妈妈,您时刻都能让我感到您的爱;
在……的时候
在……
……
2.朋友,请相信我的诚意,
不要……
不要……
……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课堂练习
1. 本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人 ,原名 。
2.诗歌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 、 ,
,本诗属于 ;从体裁(形式)上讲可分为 、 ,本诗属于 。 
蒋海澄
诗人 
艾青
抒情诗
叙事诗
哲理诗
抒情诗
古诗
新诗
新诗
课后作业
1. 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进一步感受诗人深沉真挚的感情。       
2. 课后搜集艾青的诗歌。
3.课后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