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词两首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激 趣 导 入
情境导入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诗词,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激 趣 导 入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激 趣 导 入
新课学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 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
激 趣 导 入
关于诗词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都有不同的规定,如“沁园春”即词牌,一般表达豪放激越的情感。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如“长沙”即题目 ,点明词的有关内容。
忆秦娥·娄山关
词牌名
题目
激 趣 导 入
关于诗词
秦娥,指古代秦国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相传春秋时,秦国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弄玉,善吹箫,与一个名叫箫史的男子结为夫妻。夫妻俩常在一个楼上吹箫,美妙的箫声引来了凤凰,他俩便骑着凤凰漫游世间。后来,人们把他们吹箫的地方叫做引凤楼,也称秦楼。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忆秦娥》为名作词一首,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此后,凡效仿李白《忆秦娥》格调韵律填的词,都称《忆秦娥》,并渐渐成为后人用以填词抒怀的词牌之一。
激 趣 导 入
关于诗词
激 趣 导 入
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 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激 趣 导 入
名家朗诵
激 趣 导 入
朗读指导
激 趣 导 入
疏通词意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烈:猛烈强劲。
长空:辽阔的天空。
碎:细碎。
漫道:不要说。
从头越:重新跨越。
咽(yè):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残阳:夕阳。
苍山:深绿色的高山。
激 趣 导 入
疏通词意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词的上阕,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词的下阕,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过娄山关的情景。
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碎,喇叭声咽。
品读上阕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朗读上阕,思考这一阙写了哪些意象?你能感受这一阙的氛围基调是怎样的?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点明时间: 拂晓 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紧张而又肃穆的气氛。
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这就是“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朗读上阕思考里边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烈”字写出了风势之猛,衬托出红军战士不畏寒风冷霜、艰苦行军的革命精神。
烈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朗读上阕,思考里边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叫、碎、咽“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
写出战地行军之“急”、 “速” ,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
叫
碎
咽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朗读上阕,思考这阙包含了一个什么明显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霜晨月”是重复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起着承上启下和加重氛围的作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艰苦、气候的恶劣。
霜晨月
霜晨月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顶针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品读下阕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朗读下阕,想象这几句描绘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漫道”二字,对险阻的蔑视,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抒发跨越娄山关的豪迈情怀。
“真如铁”真的像钢铁般的坚固,运用比喻极言娄山关的险峻牢固、易守难攻。
漫道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雄关“真如铁”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朗读下阕,想象这几句描绘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而今迈步从头越”形象勾画出红军跨越娄山关的雄姿,表达胜利的豪迈情怀。
也暗示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今后还要坚持不懈,争取新的胜利。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朗读下阕,想象这几句描绘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从头越” 突出了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心情。
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
视觉感受,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胜雄关天险、战胜众多敌人之后,登上山顶所见到雄伟景象,由此衬托出红军高昂的情绪,表达出红军经过英勇奋战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从头越
山
海
阳
血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朗读下阕,思考这几句还有别的意味吗?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象征:革命前途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悲凉沉郁
雄劲豪放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激 趣 导 入
精读探究
再读这首词,品味它的感情基调
激 趣 导 入
诗词总结
写作特点
这首词上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阕写黄昏时分,红军攻克和越过娄山关的情景。表现了红军紧张的行军和战斗生活,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选材巧妙,情景交融。
动静结合,象征手法。
诗歌主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万夫莫开的娄山关,从头越过;面对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依然从头越过。是的,生死攸关,从容不迫,慢慢征途,英勇无畏。作为红军的后辈,我们怎能不继承红军的精神?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乐观无谓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因为我们是英雄的后代。
激 趣 导 入
读后感悟
激 趣 导 入
拓展延伸
娄山关风景欣赏
激 趣 导 入
拓展延伸
娄山关风景欣赏
激 趣 导 入
拓展延伸
娄山关书法欣赏
激 趣 导 入
拓展延伸
欣赏娄山关合唱
1.反复吟咏下列词句,充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谈谈你的感受。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秋风猛烈,大雁在霜晨冷月的季节里鸣叫,此时出征作战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和惨烈。这句表面写景,实则借景写季节和出征的时间,从侧面写出征的悲壮。
激 趣 导 入
课堂练习
2.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试分析一下。
“碎”在词中是“细碎”的意思。地势凹凸不平,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通过细碎、杂沓的马蹄声表现了红军行军之急速。
“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军号声在冽冽的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激 趣 导 入
课堂练习
激 趣 导 入
布置作业
1.背诵并用行楷默写课文。
2.摘抄毛泽东诗词三首,任选其中一首赏析,不少于400字。
山险
庄严
肃穆
行军情景
越过
情景
反衬
胜利
不易
忆秦娥·娄山关
红军
英勇
傍晚
景色
出征
情形
自然环境
激 趣 导 入
板书设计
象征
英勇无畏
豪迈乐观《词两首》之《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理解诗句的含义,并通反复吟咏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习品味诗词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从文中把握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品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诗词,感受一下他的词风。www-2-1-cnjy-com
二、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出示。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诗词知识讲解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 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如柳永、李清照。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都有不同的规定,如“沁园春”即词牌,一般表达豪放激越的情感。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如“长沙”即题目 ,点明词的有关内容。《忆秦娥.娄山关》“忆秦娥”是词牌名,“娄山关”是题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秦娥,指古代秦国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相传春秋时,秦国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弄玉,善吹箫,与一个名叫箫史的男子结为夫妻。夫妻俩常在一个楼上吹箫,美妙的箫声引来了凤凰,他俩便骑着凤凰漫游世间。后来,人们把他们吹箫的地方叫做引凤楼,也称秦楼。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忆秦娥》为名作词一首,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此后,凡效仿李白《忆秦娥》格调韵律填的词,都称《忆秦娥》,并渐渐成为后人用以填词抒怀的词牌之一。
四、研读《忆秦娥.娄山关》
1.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 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21·世纪*教育网
2. 听课文朗诵,注意字音,及词句的节奏。
学生活动:齐读、自由读相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3.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字词解释
烈:猛烈强劲。
长空:辽阔的天空。
碎:细碎。
咽(yè):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漫道:不要说。
从头越:重新跨越。
苍山:深绿色的高山。
残阳:夕阳。
(2)翻译词句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4. 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幻灯出示:
词的上阕,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词的下阕,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过娄山关的情景。
5. 探究上阕
A朗读上阕,思考这一阙写了哪些意象?你能感受这一阙的氛围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霜晨”点明时间,拂晓。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紧张而又肃穆的气氛。
B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这就是“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朗读上阕思考里边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21教育网
“烈”字写出了风势之猛,衬托出红军战士不畏寒风冷霜、艰苦行军的革命精神。
“叫”“碎”“咽”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
写出战地行军之“急”、 “速” ,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
C朗读上阕,思考这阙包含了一个什么明显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霜晨月”是重复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起着承上启下和加重氛围的作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艰苦、气候的恶劣。21·cn·jy·com
6. 品读下阕
A朗读下阕,想象这几句描绘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漫道”二字,对险阻的蔑视,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抒发跨越娄山关的豪迈情怀。2·1·c·n·j·y
“真如铁”真的像钢铁般的坚固,运用比喻极言娄山关的险峻牢固、易守难攻。
“而今迈步从头越”形象勾画出红军跨越娄山关的雄姿,表达胜利的豪迈情怀。
“而今迈步从头越”也暗示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今后还要坚持不懈,争取新的胜利。
B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从图片感受娄山关的险峻牢固,体会娄山关的“真如铁”。
“从头越” 突出了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心情。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
这句话用视觉感受,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胜雄关天险、战胜众多敌人之后,登上山顶所见到雄伟景象,由此衬托出红军高昂的情绪,表达出红军经过英勇奋战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心情。www.21-cn-jy.com
C思考这里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这里采用象征手法:革命前途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D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从图片体会“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境
7. 再读这首词,品味它的感情基调
明确:上阕读来是悲凉沉郁,上阕读来是雄劲豪放的。
8.诗词总结
诗词主旨:这首词上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阕写黄昏时分,红军攻克和越过娄山关的情景。表现了红军紧张的行军和战斗生活,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21cnjy.com
艺术特色:选材巧妙,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象征手法。
9.读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悟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万夫莫开的娄山关,从头越过;面对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依然从头越过。是的,生死攸关,从容不迫,慢慢征途,英勇无畏。作为红军的后辈,我们怎能不继承红军的精神?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乐观无谓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因为我们是英雄的后代。2-1-c-n-j-y
五、再次感受娄山关,幻灯出示图片。
1.娄山关风景欣赏。
2.娄山关书法欣赏。
3.娄山关合唱欣赏。
六、课堂练习
1.反复吟咏下列词句,充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谈谈你的感受。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秋风猛烈,大雁在霜晨冷月的季节里鸣叫,此时出征作战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和惨烈。这句表面写景,实则借景写季节和出征的时间,从侧面写出征的悲壮。
2.词中的“碎”“咽”是炼字的范例。试分析一下。
“碎”在词中是“细碎”的意思。地势凹凸不平,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沓,步伐零乱。通过细碎、杂沓的马蹄声表现了红军行军之急速。 21*cnjy*com
“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军号声在冽冽的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用行楷默写课文。
2.摘抄毛泽东诗词三首,任选其中一首赏析,不少于400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顾这一节课,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作为诗词教学,我一直认为要通过诵读来进行感悟体会。词语分析、意境感悟其实都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联系生活,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感悟,多数学生频频点头,看来是理解了其内涵,并有所感悟作者的情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英勇无畏
豪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