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长方形周长(一)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科书38-39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生活里的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用具
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
例1
1、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图片的周长。
3、师: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小树围一圈篱笆,要算篱笆的长度,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课件
例2
数一数
观察示例图,指明学生说出点子图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想一想,画一画。在下面的点子图上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
(三)量一量、算一算。
出示课件
例3
让学生量出课本上长方形①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问:计算①号图形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准备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3+3+2+2=10(厘米)
②3×2+2×2=10(厘米)
③(3+2)×2=1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3+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学生交流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试一试
运用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计算③号图形的周长。
观察②号图形的长和宽相等,这就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长方形。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它的周长。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随堂练习
1、完成课本39页1题。
用不同方法计算。
2、完成课本39页2题。
提示:隔离带一周是正方形。
3、完成课本39页3题。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灵活运用,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避免不够时反工。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一)
①号图形的周长
③号图形的周长
②号图形的周长
3×2+2×2
(5+1)×2
2×4=8(厘米)
=6+4
=6×2
=10(厘米)
=12(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