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6课《再别康桥》(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第6课《再别康桥》(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3 10:13:04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再别康桥》意境美 。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
(1)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鉴赏诗歌。
(2)诵读入境,欣赏诗意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
(2)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中国现当代诗坛只有一个半诗人。尽管这种评价太偏激了,却也可以看出着一个半诗人在中国诗坛的分量。他们是谁呢 一个是徐志摩,半个是何其芳。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 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走近康桥
康桥就是剑桥,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剑桥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剑桥镇,著名的剑河横贯其间。21教育网
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剑桥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剑桥的名称取自当地的一条环城河流——剑河。剑河是一条南北走向、曲折前行的小河,剑河两岸风景秀丽,芳草青青,河上架设着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桥之名由此而来。剑桥大学没有围墙,没有校牌,整个校园一派田园情调。
幻灯出示康桥图片,让学生感受康桥优美的景色。
三、作者名片
幻灯出示。
1.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南湖、云中鹤。现代诗人、散文家。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的美。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21·cn·jy·com
代表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等。小说集1部《轮盘》,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
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遇难。
2.作者的影响力
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 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www.21-cn-jy.com
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蔡元培挽联曰: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 毕生行径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郁达夫挽联曰: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2008年7月2日,追怀徐志摩先生再别康桥80年,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徐志摩树碑,上面刻录了中国最著名的诗歌。徐志摩是在国王学院的后园创作这首诗的。很多中国人都对这首诗怀有深厚的情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作者的康桥情结
“康桥”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时光,而这两年,却是那么魂牵梦萦的两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徐志摩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2-1-c-n-j-y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
“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
“归家后我母若问海外交好,我必首数康桥。”
在康桥,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4.康桥与诗人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因。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21cnjy.com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师的影响。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相识,与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朋友。 21*cnjy*com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出处:21教育名师】
1923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粱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美”)理论,被人评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版权所有:21教育】
四、写作背景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就读于伦敦剑桥大学, 在这里他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候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1928年他重到英国,在他再次要离开伦敦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千缕柔情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诗。《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五、初读感知
听名家朗诵,仔细品味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要用什么语调、节奏去读呢?
全诗蕴涵了对康桥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别而不愁的。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六、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七、整体感知
1.听朗诵,想象你的头脑中依次出现了哪几幅画面?用简练语言概括。
(1).挥手作别云彩
(2).河畔金柳倒影
(3).青草水底招摇
(4).榆阴浮藻清潭
(5).撑篙漫溯寻梦
(6).黄昏夏虫沉默
(7).招手惜别云彩
2.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呢?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意境?
明确:云彩 金柳 夕阳 波光 艳影 青荇 浮藻 彩虹 青草 星辉斑斓 夏虫 云彩
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和谐的意境。
八、合作探究
1. 请你探寻这些意象的深层含义。
A金柳:柳,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师追问: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明确:既与夕阳相映,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喻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B作者是怎样描写青荇?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油油:生命力的旺盛。招摇:逍遥,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示意,表示欢迎,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水草的快活与轻松。21·世纪*教育网
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也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www-2-1-cnjy-com
C潭水:榆荫下的那一清泉叫拜伦潭,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作者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表现了他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前四节感受诗情画意。
2.读5-7节诗思考:
A如何理解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里说的是到了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不仅载回了一船星辉,而且载回了快乐与梦想,因此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诗人的快乐通过选择恰当的意象达到了顶点。
B.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为什么呢?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C“悄悄是离别的笙箫”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暗喻。用笙箫来比喻悄悄。写出诗人的心境。
“笙箫”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箫声是低沉哀怨的。而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此时无声胜有声。2·1·c·n·j·y
D为什么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因为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岁月的沧桑,社会的变迁,人生的变幻,无情的改变了许多人和许多事,诗人已无法回归从前的自我,已无法体味曾经的生命,他只有沉默,无言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的感情。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 读诗的开头和结尾,体会其特点,思考其表达作用。
A.反复使用叠词“轻轻的”“悄悄的”,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惊扰康河的宁静。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21*cnjy*com
B.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强化了诗人心中那种对康桥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心头。
4.徐志摩尊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学习了这首诗,你感觉它美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美在形式:《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节和末节,回环呼应。
-----建筑美
美在韵律:A.二、四押韵: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音乐美
美在意境: A.七节诗,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画面,给人视觉上的美的享受。
B.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C.巧用动词,流动的画面美: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绘画美
由此可见《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5.. 古人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和你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呢?
讨论明确:A.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
B.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写离情别绪,诗中借以寄情的对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星辉”等自然物,并不哀婉沮丧而是给人清新飘逸之感。【来源:21cnj*y.co*m】
九、主题归纳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恋、依依惜别的深情。
十、课堂小结
诗人离别康桥时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离开人世时也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诗人虽然过早地离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气,他的诗情、他的浪漫却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别康桥》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仰慕。齐读《再别康桥》,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
十一、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呢?
示例1.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今天,人们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不禁陶醉在那一个个被注入了纯情的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意,充分领略了诗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示例2.《再别康桥》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十二、课堂练习: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比较熟悉的古代写离别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4、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十三、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自选一首徐志摩的诗进行赏析。
【板书设计】
康河泛舟来寻梦 热爱
依恋
【教学反思】
这篇教学设计立足新课标, 将朗读和鉴赏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去体验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和音乐美。在教材处理上,摒弃一般的从诗歌的开头讲到结尾的方式,从诗的中间入手,再说开头和结尾,这主要是根据诗的结构特点来确定的。直接抓住康桥的景物描写进行鉴赏,充分欣赏这首诗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金柳
青荇
清泉
星辉
笙箫
作别母校生离愁
再别康桥
悄悄离去心忧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7张PPT)
再别康桥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情境导入
有人说,中国现当代诗坛只有一个半诗人。尽管这种评价太偏激了,却也可以看出着一个半诗人在中国诗坛的分量。他们是谁呢 一个是徐志摩,半个是何其芳。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 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康桥就是剑桥,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剑桥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剑桥镇,著名的剑河横贯其间。
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剑桥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
走近康桥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剑桥的名称取自当地的一条环城河流——剑河。剑河是一条南北走向、曲折前行的小河,剑河两岸风景秀丽,芳草青青,河上架设着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桥之名由此而来。剑桥大学没有围墙,没有校牌,整个校园一派田园情调。
走近康桥
康 桥
走近康桥
康 桥
走近康桥
走进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南湖、云中鹤。现代诗人、散文家。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的美。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等。小说集1部《轮盘》,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
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遇难。
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 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走近作者
走进作者
蔡元培挽联曰: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 毕生行径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郁达夫挽联曰:
2008年7月2日,追怀徐志摩先生再别康桥80年,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徐志摩树碑。徐志摩是在国王学院的后园创作这首诗的。
走进作者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徐志摩
走近作者
 康桥情结
 “康桥”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时光,而这两年,却是那么魂牵梦萦的两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走近作者
康桥情结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
“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
“归家后我母若问海外交好,我必首数康桥,”
康桥情结
——徐志摩
走近作者
在康桥,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走近作者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因。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走近作者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师的影响。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相识,与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朋友。
走近作者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走近作者
1923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粱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美”)理论,被人评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就读于伦敦剑桥大学, 在这里他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候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写作背景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1928年他重到英国,在他再次要离开伦敦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千缕柔情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诗。《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仔细品味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初读感知
仔细品味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要用什么语调、节奏去读呢?
初读感知
全诗蕴涵了对康桥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别而不愁的。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xìng

róu
zǎo
gāo

lán
shēng xiāo
pàn
yàng
听朗诵,想象你的头脑中依次出现了
哪几幅画面?用简练语言概括。
1.挥手作别云彩
2.河畔金柳倒影
3.青草水底招摇
4.榆阴浮藻清潭
5.撑篙漫溯寻梦
6.黄昏夏虫沉默
7.招手惜别云彩
整体感知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呢?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意境?
1. 云彩
2.金柳 夕阳 波光
3.青荇
4.浮藻 彩虹
5.青草 星辉斑斓
6.夏虫
7.云彩
整体感知
宁静
清新
和谐
艳影
请你探寻这些意象的深层含义
金柳:柳,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合作探究
请你探寻这些意象的深层含义
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既与夕阳相映,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喻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合作探究
作者是怎样描写青荇?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合作探究
油油:生命力的旺盛
招摇:逍遥,仿佛康桥在对诗人招手示意,表示欢迎,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水草的快活与轻松
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也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潭水:榆荫下的那一清泉叫拜伦潭,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作者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表现了他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请你探寻这些意象的深层含义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前四节感受诗情画意。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读5-7节诗思考:如何理解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里说的是到了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不仅载回了一船星辉,而且载回了快乐与梦想,因此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诗人的快乐通过选择恰当的意象达到了顶点。
合作探究
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为什么呢?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合作探究
暗喻。用笙箫来比喻悄悄。写出诗人的心境。
“笙箫”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箫声是低沉哀怨的。而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合作探究
因为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岁月的沧桑,社会的变迁,人生的变幻,无情的改变了许多人和许多事,诗人已无法回归从前的自我,已无法体味曾经的生命,他只有沉默,无言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的感情。
为什么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反复使用叠词“轻轻的”“悄悄的”,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惊扰康河的宁静。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
2.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强化了诗人心中那种对康桥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心头。
读诗的开头和结尾,体会其特点,思考其表达作用。
合作探究
美点探究
美在形式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节和末节,回环呼应
徐志摩尊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学习了这首诗,你感觉它美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建筑美
美点探究
美在韵律
1.二、四押韵: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徐志摩尊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学习了这首诗,你感觉它美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音乐美
美点探究
美在意境
1.七节诗,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画面,给人视觉上的美的享受。
2.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3.巧用动词,流动的画面美: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徐志摩尊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学习了这首诗,你感觉它美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绘画美
美点探究
1.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
2.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写离情别绪,诗中借以寄情的对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星辉”等自然物,并不哀婉沮丧而是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古人说:“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和你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呢?
主题归纳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恋、依依惜别的深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离别康桥时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离开人世时也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诗人虽然过早地离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气,他的诗情、他的浪漫却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别康桥》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仰慕。齐读《再别康桥》,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
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呢?
示例1.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今天,人们欣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们不禁陶醉在那一个个被注入了纯情的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意,充分领略了诗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拓展延伸
示例2.《再别康桥》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呢?
拓展延伸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4、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课堂练习
古代写离别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1、背诵全诗。
2、自选一首徐志摩的诗进行赏析。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作别母校生离愁
康河泛舟来寻梦
悄悄离去心忧伤
金柳
青荇
清泉
星辉
笙箫
热爱
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