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下方方框内
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2.如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3.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到:“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是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4.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l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人大反攻阶段
5.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加快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下列哪一侵略事变(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6.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该公祭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南京大屠杀
D.日军屠杀旅顺居民
7.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8.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展示了彭德怀元帅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下列战役属于他指挥的是(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0.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11.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解放战争打响了
D.大决战开始
12.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三大题,第14题6分,第15题6分,第16题12分.)
14.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1987年,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5月10日母亲节,一些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这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1)近代时期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哪一事件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代台湾与大陆分离的根源是什么?
情境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2)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
“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15.史实与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实或史料
推论
判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
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1万多人,是国民党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它的胜利,阻止了日本侵占徐州。
1937年12月13日,伍长德是南京城的一名警察,37岁,江苏邳县人。15日,他与2000多名群众被害。﹣﹣《南京档案馆史料》
这是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以出乎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攻破黄河天险,歼敌56000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南侧,此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5万。
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了基础。
16.材料解析: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如图
(2)依据材料二回答:日本在1937年12月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1938年3月至4月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名称及指挥官。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
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族取得一百多年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5)你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具体日期吗?你是如何理解设立“胜利纪念日”的意义?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下方方框内
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分析】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这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故选A.
2.如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点,重点掌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蔣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故选C.
3.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到:“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是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点.
【解答】题干中“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蔣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
故选B.
4.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l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人大反攻阶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
【解答】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故选A.
5.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加快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下列哪一侵略事变(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内容.
【解答】据材料“1937年、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的时间可知是七七事变的内容.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故选D.
6.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该公祭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南京大屠杀
D.日军屠杀旅顺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所以,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南京大屠杀有关.
故选C.
7.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分析】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国民党取得抗战以来正面场的重大胜利.
故选A.
8.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展示了彭德怀元帅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下列战役属于他指挥的是(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解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C.
故选D.
9.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解答】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在抵抗外国侵略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故选C.
10.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可知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故选B.
11.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解放战争打响了
D.大决战开始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答】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缓解了解放区军事压力,开辟了新解放区,缓解了老解放区经济压力,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B.
12.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辽沈战役的相关内容.由题干中的关键词“1948年10月”“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可知,这是辽沈战役.
【解答】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
故选A.
13.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中的史实.
【解答】1946年6月,国民党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主力决战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这些都是解放战争中的史实.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三大题,第14题6分,第15题6分,第16题12分.)
14.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1987年,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5月10日母亲节,一些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这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1)近代时期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哪一事件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代台湾与大陆分离的根源是什么?
情境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2)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
“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
(2)本题考查三大战役.
【解答】(1)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约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兵败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居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至今分离.
(2)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故答案为:
(1)《马关条约》;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兵败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居台湾.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5.史实与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实或史料
推论
判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
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战。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1万多人,是国民党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它的胜利,阻止了日本侵占徐州。
√
1937年12月13日,伍长德是南京城的一名警察,37岁,江苏邳县人。15日,他与2000多名群众被害。﹣﹣《南京档案馆史料》
这是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
√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以出乎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攻破黄河天险,歼敌56000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南侧,此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5万。
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了基础。
√
【分析】(1)本题考查局部抗战的标志.
(2)本题考查西安事变.
(3)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
(4)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
(5)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6)本题考查淮海战役.
【解答】(1)第一则史料叙述正确,但是推论是错误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2)第二则史料叙述正确,但是推论是错误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第三则史料叙述正确,推论也是正确的.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4)第四则史料叙述正确,推论也是正确的.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5)第五则史料叙述正确,推论不正确.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6)第六则史料叙述正确,推论也是正确的.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故答案为:
(1)×.
(2)×.
(3)√.
(4)√.
(5)×.
(6)√.
16.材料解析: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如图
(2)依据材料二回答:日本在1937年12月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1938年3月至4月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名称及指挥官。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
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族取得一百多年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5)你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具体日期吗?你是如何理解设立“胜利纪念日”的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及不抵抗政策.
(2)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
(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情况.
【解答】(1)根据材料关键词“日本人”“夺我东三省”判断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落敌手
(2)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队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普通居民和放下枪支的士兵三十万人以上.1938年4月,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3)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尽弃前嫌,再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3日,日本天皇在投降书上签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5)该纪念日的设立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故答案为:
(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3)国共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4)9月3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2017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