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明树私立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历史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分)
1.在近代史上最早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决心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反帝运动
C.五四运动
D.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
2.1997年中国收回了香港主权,雪洗了百年耻辱。英国通过哪个条约割占香港岛的?(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世纪初,在上海租界曾出现过这样一块木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你认为1901年以来在北京的哪一地区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
A.圆明园
B.东交民巷
C.颐和园
D.天安门
4.“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十七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5.“帝国主义弄强权,北洋政府行妥协,北京学生齐罢课,上海工人怒罢工。”这段歌谣描述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6.如图电影《开天辟地》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7.老战士黄镇曾用画笔记录他的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8.图是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的一组专题展品.它反映的主题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会议是指(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一大
10.“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1.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如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12.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血战台儿庄
D.百团大战
13.以下是两位同学谈话“蒋介石是个大骗子,他在欺骗人民,欺骗舆论”“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时间”据谈话内容你认为谈论的是( )
A.黄埔军校
B.西安事变
C.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
14.如图所示战役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15.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四月小 二十三日 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45分)
16.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战役名称。
①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
②使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基本解放: 。
③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④使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
17.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你知道与下列图片有关的纪念日吗?(只填写序号)
①国庆节 ;
②青年节 ;
③建军节 。
18.根据下列影响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2)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3)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
19.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事变。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事变的名称。
①沈阳﹣ ②北京﹣ ③上海﹣ ④西安﹣ 。
20.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些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材料二:“甸安河,甸安河,日军来了惨遭祸,几万同胞同遭害,尸体挤得个挨个,五里长河成血海,野狗无桥可通过”。
《流传南县民谣》材料三:1945年8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八年间的死亡流涉,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了报酬。”
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否则划“×”
①材料一中《卢沟桥歌》与七七事变有关,此后局部抗战开始。
②除材料中的南县惨案外,日军制造了更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③材料三“五十年”前中日两国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④材料三中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宣泄清洗”了“愤怒”和“屈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⑤中国人民“清洗”了“五十年的屈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⑥三则材料说的“旷日持久的战争”是抗日战争。 。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
(1)材料中“自强”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客观作用?
(2)为实现器物层面的近代化,此间在湖北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3)根据材料回答中国近代化“并非一条直线”,“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22.材料一: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入侵舰艇超过1800艘……1840年,英国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图一)。
材料二:2009年青岛海上阅兵(图二)后,英国《金融时报》回顾了清王朝1888年组建北洋水师,虽苦心经营,但最终战败于日本海军的屈辱历史。并慨叹:中国海军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场战争?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北洋水师”组建于哪一探索运动中,“战败于日本海军”指的又是哪场战争?
(3)由近代海军的“战败”到现代海军的“重生”,你获得哪些感悟?
23.阅读下面这首体现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回答问题: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
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
(1)写出这首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名称。
(2)就文中划线部分任选一处,对其反映的史实进行简要介绍。(要求:写出相关三点史实,表达清晰流畅,字数50字左右。)
(3)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4)联系现实写出你对现今国共关系的展望。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明树私立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历史复习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分)
1.在近代史上最早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决心的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反帝运动
C.五四运动
D.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选A.
2.1997年中国收回了香港主权,雪洗了百年耻辱。英国通过哪个条约割占香港岛的?(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
【解答】依据所学,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故选B.
3.20世纪初,在上海租界曾出现过这样一块木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你认为1901年以来在北京的哪一地区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
A.圆明园
B.东交民巷
C.颐和园
D.天安门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所以1901年以来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地区也可能出现材料中所述现象.
故选B.
4.“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十七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故选D.
5.“帝国主义弄强权,北洋政府行妥协,北京学生齐罢课,上海工人怒罢工。”这段歌谣描述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认识.
【解答】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因为北京只是学生运动,没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因此这段歌谣描述的是五四运动.
故选D.
6.如图电影《开天辟地》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遵义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一大的意义.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A.
7.老战士黄镇曾用画笔记录他的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征.
【解答】根据题干的内容可知素材反映的是长征.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人员损失过半;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故选D.
8.图是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的一组专题展品.它反映的主题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过程.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和泸定桥等可知反映的主题是红军长征.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故选B.
9.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度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会议是指(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一大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影响.
【解答】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选C.
10.“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1931年9月18日,日本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故选B.
11.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如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日本和向南京市民谢罪可知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
故选D.
12.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血战台儿庄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李宗仁的抗战志向”可知体现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故选C.
13.以下是两位同学谈话“蒋介石是个大骗子,他在欺骗人民,欺骗舆论”“他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时间”据谈话内容你认为谈论的是( )
A.黄埔军校
B.西安事变
C.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故选D.
14.如图所示战役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战略决战,掌握平津战役.
【解答】本题是识图题.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图片可知,北平、天津、张家口这是平津战役的主要据点,由此可得出答案.
故选D.
15.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四月小 二十三日 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分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点.
【解答】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是民国1年,题干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是1911+38=1949年.所以由此记录能想到的是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45分)
16.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战役名称。
①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 。
②使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基本解放: 淮海战役 。
③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
④使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渡江战役 。
【分析】①本题考查辽沈战役.
②本题考查淮海战役.
③本题考查平津战役.
④本题考查渡江战役.
【解答】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渡江战役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①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余,解放了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④三大战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答案为: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17.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你知道与下列图片有关的纪念日吗?(只填写序号)
①国庆节 A ;
②青年节 C ;
③建军节 B 。
【分析】中国的一些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所以国庆节是为了纪念新中国的成立.
②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掀起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这次运动发生在5月4日,由青年学生掀起的.后国家为纪念这一运动,确定每年5月4日为“五四青年节”.
③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从南昌起义以后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所以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建军节,就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
故答案为:
①A.
②C.
③B.
18.根据下列影响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
(2)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
(3)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中共七大 。
【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
(2)本题考查遵义会议.
(3)本题考查中共七大.
【解答】(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中共一大.
(2)遵义会议.
(3)中共七大.
19.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事变。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事变的名称。
①沈阳﹣ 九一八事变 ②北京﹣ 七七事变 ③上海﹣ 八一三事变 ④西安﹣ 西安事变 。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
【解答】①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②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
故答案为: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西安事变.
20.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些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材料二:“甸安河,甸安河,日军来了惨遭祸,几万同胞同遭害,尸体挤得个挨个,五里长河成血海,野狗无桥可通过”。
《流传南县民谣》材料三:1945年8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八年间的死亡流涉,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了报酬。”
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否则划“×”
①材料一中《卢沟桥歌》与七七事变有关,此后局部抗战开始。 ×
②除材料中的南县惨案外,日军制造了更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
③材料三“五十年”前中日两国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
④材料三中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宣泄清洗”了“愤怒”和“屈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⑤中国人民“清洗”了“五十年的屈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
⑥三则材料说的“旷日持久的战争”是抗日战争。 √ 。
【分析】①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
②本题考查的南京大屠杀.
③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
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⑤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
⑥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解答】①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是卢沟桥事变.因此①中的信息不对.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②据材料二可知描述的是南京大屠杀.因此正确.
③据材料三可知“五十年”前中日两国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正确,但是甲午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后,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错误.
④材料三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一样,正确.
⑤文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一样,正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⑥文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一样,正确.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因此是“旷日持久的战争”.
故答案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
(1)材料中“自强”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客观作用?
(2)为实现器物层面的近代化,此间在湖北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3)根据材料回答中国近代化“并非一条直线”,“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及其影响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在湖北创办的近代企业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知识点.
【解答】(1)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有关历史.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有关历史.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实现器物层面的近代化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代表之一张之洞,在湖北创立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企业.
(3)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有关历史.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即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22.材料一: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0余次,入侵舰艇超过1800艘……1840年,英国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图一)。
材料二:2009年青岛海上阅兵(图二)后,英国《金融时报》回顾了清王朝1888年组建北洋水师,虽苦心经营,但最终战败于日本海军的屈辱历史。并慨叹:中国海军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哪场战争?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北洋水师”组建于哪一探索运动中,“战败于日本海军”指的又是哪场战争?
(3)由近代海军的“战败”到现代海军的“重生”,你获得哪些感悟?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
(2)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海军及北洋水师的覆没.
(3)本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解答】(1)据材料一“1840年”“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判断战争是鸦片战争.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鸦片战争使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二中的“北洋水师”组建于洋务运动期间.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目的,积极筹建新式陆海军.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实力最强的近代海军.在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可从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海防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等方面谈感悟.如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处于“有海无防”状态,近代列强的侵华大多都是从海上入侵中国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现代我国已构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3)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处于“有海无防”状态,近代列强的侵华大多都是从海上入侵中国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现代我国已构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23.阅读下面这首体现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回答问题: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
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
(1)写出这首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名称。
(2)就文中划线部分任选一处,对其反映的史实进行简要介绍。(要求:写出相关三点史实,表达清晰流畅,字数50字左右。)
(3)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4)联系现实写出你对现今国共关系的展望。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和“一国两制”构想.
(2)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3)本题主要考查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获得的启示.
(4)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今国共关系的展望.
【解答】(1)据“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可知,这提及的是北伐战争;据“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可知,这提及的是南昌起义;据“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可知,这提及的是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据“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可知,这提及的是重庆谈判;据“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可知,这提及的是解放战争是渡江战役、南京解放;据“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可知,这提及的是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据“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可知,这提及的是北伐战争.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7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广东国民政府以吴佩孚等为主要对象,以湖南、湖北为主要战场进行北伐.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据“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可知,这提及的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联系现实,展望现今国共关系,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早日完成统一大业等.
故答案为:
(1)北伐战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也可);重庆谈判;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南京解放);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答出任意五项即可)
(2)以下简要介绍任选其一作答.(介绍部分答出三个历史要素即可;表达清晰流畅,字数50字左右)①北伐战争:1926年7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广东国民政府以吴佩孚等为主要对象,以湖南、湖北为主要战场进行北伐.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②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希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早日完成统一大业等.
2017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