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江边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约300万年前,早期人类南方古猿生活在(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美洲
2.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革
3.“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4.我们要查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情况,可供参考的文献是( )
A.《拿破仑法典》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5.“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里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7.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重要发明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汽车
8.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光荣革命
B.印度反英大起义
C.英国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9.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人文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理性主义
10.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11.“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飞机的高度关注,与“飞机”有关的话题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出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信息技术革命时期
12.有人认为:假如塞尔维来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这场战争”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13.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
C.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D.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14.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 )
A.1917年2月
B.1917年3月
C.1917年10月
D.1917年11月
15.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人物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6.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疯狂进攻,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7.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模式( )
A.民主和法制健全
B.注重市场调节
C.对苏联的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
D.使苏联经济持续发展
18.巴黎和会的任务是讨论对德问题,最终签订的对德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19.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凡尔赛和约》中的那条内容有关( )
A.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役制
B.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C.德国应支付战争赔款
D.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胶州湾转让给日本
20.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里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
A.西亚
B.远东
C.非洲
D.欧洲
21.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能增加就业的是( )
A.稳定金融
B.振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23.有关罗斯福新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挽救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D.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4.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历史上曾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是哪国法西斯(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25.在日本法西斯建立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组织是( )
A.军部
B.纳粹党
C.海军省
D.陆军省
二、非选择题
26.下列是近代英、法、美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部分成果表,请你填完表格中的空白部分。
名称
领导人物
法律性文件
政体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
③
⑤
确立了西方近代政体形式,推动了民主法制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①
1787年宪法
⑥
法国大革命
②
《人权宣言》
共和制
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
④
共和制
27.请观察四幅图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写出上面四幅图片中发明的发明者。
(2)这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分别是什么?
(3)分别写出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以及进入的时代?
28.阅读下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皇威廉二世曾叫嚣道:“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应当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商品,德国的知识,德国人的勤奋要漂洋过海……”此语一出,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的英国、法国、俄国,惊悸地听着这称霸世界的宣言,感觉到一个庞大的火药桶就在身旁,随时可能爆炸而祸及自身。
材料二:1916年6月,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战。协约国的战斗机源源不断地扑向德国阵地,德国也毫不示弱,就这样天空中的殊死搏斗持续了七天,双方损失异常惨烈。
﹣﹣索姆河战役
(1)与两则材料有关的战争是什么战争?交战的双方分别是?交战双方中矛盾最严重的国家是哪两个?
(2)根据材料一,英、法、俄惊悸的这个欧洲的火药桶是指什么地方?将这个火药桶最终点燃的导火索是什么?
(3)除材料二的索姆河战役外,列举这场战争中的其他著名战役,并写出列举战役的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得到的启示?
29.阅读下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1)材料一中的所说的“我们错了”具体是指什么政策错了?为了纠正错误,列宁又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个纠错政策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建设,苏联形成了什么模式?
(3)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30.阅读下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如图)。
材料二:1929年,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而且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商业危机同时爆发,相互影响。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约40%,国际贸易下降约60%.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难……
(1)材料一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首先爆发于哪一国家?哪一领域?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有那些特点?
(3)美国采取什么政策来应对该事件?这种政策的特点是?中心措施是?实质是?
2016-2017学年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江边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约300万年前,早期人类南方古猿生活在(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美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相关内容.
【解答】人类起源于哺乳动物中的猿,许多人类学家认为,500万﹣﹣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
故选A.
2.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国家建立的知识,属识记题.
【解答】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
故选B.
3.“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帝国的疆域.
【解答】题干材料中“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可知这个帝国是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故选B.
4.我们要查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情况,可供参考的文献是( )
A.《拿破仑法典》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分析】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使英国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所以我们要查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情况,可供参考的文献是《权利法案》.
故选D.
5.“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里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应把握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
【解答】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给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体.开始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故选C.
6.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国家.
【解答】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的珍妮纺纱机,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故选A.
7.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重要发明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汽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工业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解答】依据题干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工业的产生,判断是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内燃机的发明是继蒸汽机之后应用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成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制成了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条件.
故选C.
8.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光荣革命
B.印度反英大起义
C.英国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分析】本题考查宪章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早期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故选C.
9.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人文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理性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解答】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故选C.
10.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解答】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99年”,据所学知,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强国,所以西方列强,强加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被逐渐废除.材料中的内容就是反映了日本收回了西方列强的领事裁判权.ACD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故选B.
11.“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飞机的高度关注,与“飞机”有关的话题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出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信息技术革命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应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故选B.
12.有人认为:假如塞尔维来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这场战争”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一位塞尔维亚的民族激进分子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因此,“这场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选A.
13.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
C.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D.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解答】A、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抨击了教会的封建统治,是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属于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正确.
B、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在意大利,但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故B项错误.
C、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故C项错误.
D、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
故选A.
14.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 )
A.1917年2月
B.1917年3月
C.1917年10月
D.1917年11月
【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
【解答】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故选D.
15.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人物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
【解答】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故选C.
16.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疯狂进攻,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为抗击国内外敌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国内战争时期的特殊条件下实施的,它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为最终战胜国内外敌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战争结束之后仍然实施此政策则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特别是余粮收集制,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故选A.
17.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模式( )
A.民主和法制健全
B.注重市场调节
C.对苏联的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
D.使苏联经济持续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
【解答】根据所学,苏联的工业在斯大林模式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但20世纪中后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斯大林模式逐渐陷入僵化.
故选C.
18.巴黎和会的任务是讨论对德问题,最终签订的对德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和约》.
【解答】1919年1月到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对德国加以限制.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故选B.
19.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凡尔赛和约》中的那条内容有关( )
A.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役制
B.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C.德国应支付战争赔款
D.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胶州湾转让给日本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A、B、C三项内容是《凡尔赛条约》中关于德国的内容.D项内容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引发五四运动的原因.
故选D.
20.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里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
A.西亚
B.远东
C.非洲
D.欧洲
【分析】本题考查了华盛顿会议.
【解答】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举行会议.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故选B.
21.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分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解答】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几天之内,股票价格连续暴跌.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就从这里开始,迅速蔓延全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故选D.
2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能增加就业的是( )
A.稳定金融
B.振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美国政府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量失业者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提高了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等.
故选D.
23.有关罗斯福新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挽救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D.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为应对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于1933年刚就任总统就推行了新政,旨在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新政的中心措施就是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其具体表现.事实上,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逐渐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实行改革是无法根除经济危机的,只能减缓危机的影响.
故选D.
24.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历史上曾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是哪国法西斯(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的相关内容.
【解答】据所学知,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后,掀起了迫害犹太人的狂潮.希特勒执政期间,一步步加紧对犹太人的迫害,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故选A.
25.在日本法西斯建立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组织是( )
A.军部
B.纳粹党
C.海军省
D.陆军省
【分析】本题考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解答】在日本法西斯建立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组织是军部.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下列是近代英、法、美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部分成果表,请你填完表格中的空白部分。
名称
领导人物
法律性文件
政体
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
③ 《权利法案》
⑤ 君主立宪制度
确立了西方近代政体形式,推动了民主法制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① 华盛顿
1787年宪法
⑥ 联邦制
法国大革命
② 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
共和制
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
④ 《法典》
共和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点.
【解答】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1775﹣﹣1783年,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罗伯斯庇尔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了《法典》,奠定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故答案为:
①华盛顿;②罗伯斯庇尔;③《权利法案》;
④《民法典》;⑤君主立宪制;
⑥联邦制.
27.请观察四幅图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写出上面四幅图片中发明的发明者。
(2)这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分别是什么?
(3)分别写出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以及进入的时代?
【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
(2)本题考查这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
(3)本题考查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以及进入的时代.
【解答】(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飞机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的发明迈出了人类航空史的第一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给人类带来了电的光明,这也是爱迪生最重要的发明.另外爱迪生还有一千多项发明获得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1829年,史蒂芬孙设计建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并于1829年10月参加蒸汽机车比赛,以运行可靠、速度最快得奖.
(2)根据已学史实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所以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所以电力属于新能源.
(3)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人“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车、汽车、飞机等得以应用,把人类带人“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
(1)图一:哈格里夫斯;图二:莱特兄弟;图三:爱迪生;图四:史蒂芬孙.
(2)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28.阅读下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皇威廉二世曾叫嚣道:“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应当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商品,德国的知识,德国人的勤奋要漂洋过海……”此语一出,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的英国、法国、俄国,惊悸地听着这称霸世界的宣言,感觉到一个庞大的火药桶就在身旁,随时可能爆炸而祸及自身。
材料二:1916年6月,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战。协约国的战斗机源源不断地扑向德国阵地,德国也毫不示弱,就这样天空中的殊死搏斗持续了七天,双方损失异常惨烈。
﹣﹣索姆河战役
(1)与两则材料有关的战争是什么战争?交战的双方分别是?交战双方中矛盾最严重的国家是哪两个?
(2)根据材料一,英、法、俄惊悸的这个欧洲的火药桶是指什么地方?将这个火药桶最终点燃的导火索是什么?
(3)除材料二的索姆河战役外,列举这场战争中的其他著名战役,并写出列举战役的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得到的启示?
【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本题考查使英、法、俄惊悸的欧洲的火药桶在什么地方和萨拉热窝事件.
(3)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及其意义.
(4)本题属于历史开放性问题,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启示.
【解答】(1)与两则材料有关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交战双方中矛盾最严重的国家是英国和德国.
(2)根据材料一,英、法、俄惊悸的这个欧洲的火药桶是指巴尔干半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塞尔维亚年仅17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刺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除材料二的索姆河战役外,这场战争中还有其它著名战役.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德国在西线发动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方面来回答.
故答案为: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英国和德国.
(2)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
(3)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4)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
29.阅读下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1)材料一中的所说的“我们错了”具体是指什么政策错了?为了纠正错误,列宁又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个纠错政策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建设,苏联形成了什么模式?
(3)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分析】(1)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和斯大林模式.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材料一中的所说的“我们错了”具体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了;为了纠正错误,列宁又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多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
(2)据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可知,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建设,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主义建设要立足国情,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等.
故答案为: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多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
(2)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斯大林模式.
(3)社会主义建设要立足国情,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等.
30.阅读下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如图)。
材料二:1929年,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而且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商业危机同时爆发,相互影响。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约40%,国际贸易下降约60%.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难……
(1)材料一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首先爆发于哪一国家?哪一领域?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有那些特点?
(3)美国采取什么政策来应对该事件?这种政策的特点是?中心措施是?实质是?
【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
(2)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1)材料一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最先开始于股市(或金融领域).
(2)据材料二“1929年,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而且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商业危机同时爆发,相互影响.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约40%,国际贸易下降约60%.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难…”可知,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来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其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故答案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股市(或金融领域)
(2)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3)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
2017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