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2-24 16:3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学习利用图象法研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知识探究】
一、方案一 借助恒力做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原理
由钩码通过滑轮牵引小车,当小车的质量比钩码大得多时,可以把钩码所受的________当作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如图1所示.
图1
改变钩码的质量或者改变小车运动的________,也就改变了牵引力做的功,从而探究牵引力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
2.实验步骤
(1)按如图1所示安装好实验仪器.
(2)平衡摩擦力:将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的一端垫高,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不挂钩码,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间隔均匀的点为止.
(3)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绕过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4)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
(5)改变钩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4)的操作.
3.数据处理
(1)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选纸带上第一个点及距离第一个点较远的点,并依次标上0、1、2、3….
(2)测出0到点1、点2、点3…的距离,即对应的小车的位移x1、x2、x3…,利用公式vn=求出点1、点2、点3…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
(3)确定此纸带所挂的钩码的重力G,利用Wn=Gxn,分别求出小车的位移为x1、x2、x3…时牵引力所做的功W1、W2、W3….
(4)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算,或作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如果认为是W∝v2(或其他),然后以W为纵坐标,v2(或其他)为横坐标作图,从而判定结论.
4.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不挂钩码,轻推小车后,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计算牵引力做功时,可以不必算出具体数值,只用位移的数值与符号G的乘积表示即可.
二、方案二 借助橡皮筋变力做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原理
使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如图2所示.
图2
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一条橡皮筋做功时的相应________,测出小车被弹出后的速度,能够找到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2.实验步骤
(1)按如图2所示安装实验仪器.
(2)平衡摩擦力.
(3)第一次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格.21*cnjy*com
(4)换用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做实验,并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和第一次相同,测出v2、v3、v4…,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分别为2W、3W、4W…,将数据记入表格.
3.数据处理
(1)速度数值的获得:实验获得的是如图3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的是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该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图中间隔均匀的点A1、A3间的距离x,小车此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其中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
图3
(2)计算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时对应的v、v2、v3、…的数值,填入表格.【来源:21cnj*y.co*m】
 W
vn 
W
2W
3W
4W
5W
v
v2
v3

(3)逐一与W的一组数值对照,判断W与v、v2、v3、、…的可能关系或尝试着分别画出W与v、W与v2、W与v3、W与 …间关系的图象,找出哪一组的图象是直线,从而确定功与速度的正确关系.21cnjy.com
4.注意事项
(1)实验时选择粗细、形状、长度、材料完全相同的橡皮筋.
(2)每次实验时都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保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
(3)实验中不必测出功的具体数值,只要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多少倍即可.
(4)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拴橡皮筋,但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5)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间距并不都是均匀的,应选取点间距均匀部分来求小车的速度.
【典例精析】
一、借助橡皮筋变力做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例1 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如图4所示,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时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图4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1*cnjy*com
(2)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的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3)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图5所示的纸带回答).
图5
(4)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
数据
物理量次数
橡皮
筋做
的功
Wn
10个均匀
间隔的距
离xn(m)
10个间
隔的时
间t(s)
小车获得
的速度
vn(m/s)
小车速
度的平
方v
(m2/s2)
1
W
0.288 0
0.2
1.44
2.07
2
2W
0.417 6
0.2
2.09
4.37
3
3W
0.489 6
0.2
2.45
6.00
4
4W
0.590 4
0.2
2.95
8.70
5
5W
0.648 0
0.2
3.24
10.50
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n和小车速度vn的关系应是Wn∝________.请运用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图6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验证理论的正确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图6
二、借助恒力做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例2 为了探究“合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组装了如图7所示的装置,备有下列器材: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天平、细沙.他们称得滑块的质量为M、沙和小桶的总质量为m.当滑块连接上纸带,让细线跨过滑轮并悬挂空的小桶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要完成该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网
图7
(1)要完成本实验,还缺少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小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小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为保证细线拉力等于滑块所受的合力,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21·cn·jy·com
(3)在满足(2)问的条件下,让小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如图8所示为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图中A、B、C、D、E是按时间先后顺序确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注在图上,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在B、D两点间对滑块研究,合力对滑块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vB=____________,vD=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表示数据的字母表示).21·世纪*教育网
图8
【达标检测】
1.在“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实验方案如图9所示:甲通过重物提供牵引力,小车在牵引力作用下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定量计算牵引力所做的功,进而探究牵引力所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乙通过不同条数橡皮筋的作用下将小车弹出,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速度,进而探究橡皮筋对小车所做功与其速度的关系.
图9
(1)(多选)针对这两种实验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只打一条纸带研究,而乙必须打足够多条纸带才能研究
B.甲中需要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而乙中不需要平衡阻力
C.甲中小车质量必须远大于所挂重物的质量,而乙中小车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
D.乙方案中,换用2根同样的橡皮筋在同一位置释放,橡皮筋所做的功与一根橡皮筋拉至伸长量为原来2倍时橡皮筋所做的功是一样的www.21-cn-jy.com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10所示,0、1、2…7为纸带上连续打出的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根据这条纸带,可以判断他在实验中采用的方案是________(填“甲”或“乙”),实验中小车失去外力后的速度为________ m/s.【出处:21教育名师】
图10
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版权所有:21教育】
图11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12是钩码质量为0.03 kg、砝码质量为0.02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E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x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
图12
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x/cm
v/(m·s-1)
O
0
0.35
A
1.51
0.40
B
3.20
0.45
C
D
7.15
0.53
E
9.41
0.60
(3)本实验,若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应采取的两项措施是:2·1·c·n·j·y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知识探究
一、
1.重力 距离
二、
1.倍数
典例精析
例1 (1)交流 (2)B (3)GK (4)v 见解析图
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
(2)木板水平放置时,木板对小车有摩擦力作用,当橡皮筋对小车的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时,小车的速度最大,所以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故B项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应选用纸带上间隔不变的一段求速度,即GK段.
(4)如图所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Wn与v成正比.
例2 (1)毫米刻度尺
(2)沙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平衡摩擦力
(3)mg(x2+x3)  
达标检测
1.(1)AC (2)乙 1.75
解析 (1)甲实验中根据打下的一条纸带,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求得速度,并能根据纸带测量出重物下落的距离,即可进行探究;在乙实验中,要改变拉力做功时,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所以必须打足够多条纸带才能研究,故A正确.在两个实验中,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或橡皮筋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都要用重力的下滑分量来平衡摩擦力,使得拉力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故B错误.在甲实验中,要用重物的重力替代细线的拉力,必须满足这个条件:小车质量远大于所挂重物的质量;而在乙实验中,小车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故C正确.橡皮筋伸长量越大,拉力越大,在乙实验中,换用2根同样的橡皮筋在同一位置释放,若橡皮筋伸长量变为原来的2倍,则橡皮筋做功增加,大于原来的2倍,故D错误.故选A、C.www-2-1-cnjy-com
(2)在甲实验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Δx=aT2,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应均匀增大;在乙实验中,小车先做变加速运动,在失去外力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由纸带上的数据看出,此小车最后做匀速运动,故他在实验中采用的方案是乙.由数据看出,打点4后小车失去外力,则速度为:v==10-2 m/s=1.75 m/s.
2.(1)②先接通电源 再释放小车 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
(2)5.18(5.16~5.20均可) 0.49 (3)①平衡摩擦力 ②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总重力2-1-c-n-j-y
解析 (1)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后,需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让其拖动纸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后,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
(2)在验证C点时,由题图可知,C点与刻度尺上的6.18 cm(6.16~6.20 cm均可)对齐,所以C点距O点的距离是xOC=5.18 cm(5.16~5.20 cm均可).从纸带上可知C点的速度就是BD段的平均速度,vC=10-2 m/s≈0.49 m/s.
(3)平衡摩擦力后,绳上的拉力就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当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总重力时,绳上的拉力就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