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和颜色(共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光和颜色(共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23 16:01:48

文档简介

第4节 光和颜色(第2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2.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紫外线的应用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B.鉴别纸币的真伪
C.电视机的遥控器
D.日光浴
3.下列有关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光和红外线都是可见光
B.紫光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C.红光和紫光都是单色光
D.单色光和复色光不可以相互转换
4.家庭里电视机遥控器的发光二极管,应用了(  )
A.红外线遥感技术
B.紫外线遥感技术
C.光的色散遥感技术
D.单色光混合技术
5.将红、绿两块玻璃叠在一起放在阳光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有白光透过
B.将有红光透过
C.将有绿光透过
D.无光透过
6.在暗室里的红灯光下,看白纸和白纸上写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得清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得清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8.下列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黄色
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
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绿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白色
9.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能吸收红光
C.桃花能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
(连云港中考)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11.(连云港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12.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
13.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的电热丝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光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4.光的色散现象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做实验时发现的。______________能使荧光粉发光,可以用来鉴别_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的使用示意图,这是利用________进行自动控制的,当手伸到发射范围时,水龙头自动开水,当手离开发射范围时,水龙头自动关水。
第15题图
16.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物体所能_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物体所能________的色光颜色决定的(填“透过”、“吸收”或“反射”),如戴着黄色镜片的眼镜,我们看到的国旗是________色的。
B组 自主提高
17.下雨后路面上积了一些水,水面上有一层薄油膜,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
A.白色的
B.红色的
C.彩色的
D.黑色的
18.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当舞台追光灯的绿光照在穿红上衣、白裙子的女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
D.上衣呈黑色,裙子呈绿色
19.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某种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20.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右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第20题图
(1)A处应该是________光;B处应该是_______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___效应。
21.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第21题图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温州中考)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如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第22题图
参考答案
第4节 光和颜色(第2课时)
1-5.DCCAD 6-10.DAACD 11-13.CBB
14.牛顿 紫外线 纸币的真伪
15.红外线
16.透过 反射 黑
17-19.CDB
20.(1)红 紫 多种色光 (2)A 红外线 热
21.(1)荧光物质 (2)紫外线能否穿过透明玻璃
22.答案要点:①雨滴中单色光的形成; ②光在雨滴内发生了反射; ③单色光经雨滴折射后的角度差异; ④雨滴的高度对进入人眼单色光种类的影响; ⑤大量雨滴的综合效果。第4节 光和颜色(第1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A.太阳
B.烛焰
C.萤火虫
D.电影屏幕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3.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
第4题图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5.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
A.人眼能发光
B.物体能发光
C.物体上有光线进入人眼
D.人眼和物体在一条直线上
6.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第6题图
7.如果声音和光都从空气传入水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大,光速不变
C.声速、光速都变小
D.声速、光速都不变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A.在有雾的天气里,看到从汽车头灯里射出的光束
B.电影院里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
C.透过云雾缝隙的太阳光束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能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束
9.阴雨天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虽然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人对声音反应要比对闪电反应慢
D.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10.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11.关于光的传播和光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B.光年是长度单位
C.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在水中声速大于光速
12.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____。在①太阳
②萤火虫
③通电电灯
④行星
⑤钻石
⑥正在放映电影的屏幕
⑦燃烧的蜡烛中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13.诗人林逋在描写梅花时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树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4.2015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发现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接近0.98,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比地球大概大60%,距离地球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年龄约为60亿年,远远超过地球年龄。光年是________单位,“孪生星球”距离地球约为________千米。
15.探究实验:用削尖的铅笔在硬纸上扎一个小洞,小洞的直径约3毫米。拉上窗帘,让光线越暗越好,其他仪器如图摆好。
第15题图
试回答:
(1)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的,这说明了

(2)如果将中间的纸板向烛焰靠近一些,那么小孔后方光屏上烛焰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将原来的小孔用铅笔再钻大一些(注意不要太大),观察像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4)如果把圆形小孔换成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小孔,像有何变化?
16.如图所示,S为光源,AB为遮光板,请在图上画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并在该区域内打上斜线。
第16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7.
(黄冈中考)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第17题图
18.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第18题图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19.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影子的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
距离L/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
高度H/厘米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影子的高度随之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________厘米。
第19题图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________(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__。
20.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20题图
参考答案
第4节 光和颜色(第1课时)
1-5.DCDDC 6-10.AADBA 11.D
12.光源 ①②③⑦
13.直线传播
14.长度 1.3244×1016
15.(1)光是直线传播的 (2)变大 (3)像变亮 (4)像没有明显变化
16.
17-18.CA
19.(1)减小 (2)15.5(15.5~15.7) (3)慢 基本不变
20.A 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