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23 16: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同学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她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在这反射活动中,接受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视网膜、耳蜗
B.角膜、鼓膜
C.视网膜、鼓膜
D.角膜、耳蜗
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超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第2题图
A.超声波、次声波
B.无线电波、可见光
C.无线电波、紫外线
D.可见光、紫外线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4.(长沙中考)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5.(台州中考)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6.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如图是一块玻璃三棱镜,光线PQ经过左、右两个面两次折射后,折射光线是(  )
第7题图
A.甲
B.乙
C.丙
D.丁
8.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
C.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眼,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9.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请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
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
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B.入射角为0°的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
C.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成60°
D.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11.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光成黑色的,这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12.某人用一块四周有点缺损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则他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与未缺损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相比(  )
A.所成像毫无变化
B.所成像四周也有缺损
C.像的大小、正倒、位置均无变化,但略显暗些
D.看缺损程度,如四周缺损较多时,不能成完整像
13.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形成的是①④
D.属于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⑤
14.(宜昌中考)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16.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B.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
D.用放大镜看书,书离透镜应小于焦距
17.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1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第18题图
19.
如图甲,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中间开有“△”形小孔竖直放置的黑色薄木板AB上,阳光透过小孔在竖直放置与AB平行的光屏MN上形成一个太阳的椭圆形像,现在在小孔处用一块与小孔一样形状和大小的“△”形竖直放置的小平面镜填满,小平面镜镜面向左,把太阳光反射到竖直放置与AB平行的光屏M′N′上,M′N′到AB的距离与MN到AB的距离相等,如图乙所示,则在光屏M′N′上形成光斑的形状为(  )
第19题图
A.“△”形
B.“▽”形
C.椭圆形
D.任意形状都可能
20.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的光斑将(  )
   第20题图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阳光下盛开着一朵鲜红的月季花,你看到的月季花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带蓝眼镜的人看月季花,月季花呈________色。
22.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4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
23.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________千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_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耳中,我们主要是根据________(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辨别锣声和鼓声的。
25.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一同学迅速张口,这样可以使空气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从而保持________内外的气压平衡,以免被震破。而另一同学迅速捂住耳朵,避免声波经________直接冲击鼓膜,也避免了其被震破。
26.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__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第26题图
闻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可用于矫正________(填“近”或“远”)视眼。
28.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_______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__像(填“实”或“虚”)。
第28题图  
29.
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是向________行驶,向________拐弯。
第29题图
30.
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跟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________而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听到声音的________不同。
第30题图
31.如图甲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紫光平行于同一凸透镜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你写出你的判断: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1题图
 
32.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度,玻璃在界面的________侧。
第32题图
33.(常德中考)小芳站在穿衣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m;若小芳向镜面前进1m,则她成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小芳抬起左手,则她的像抬的是________手。
34.如图,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像。则此光学元件是________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第34题图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8分)
35.请将下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第35题图
36.(鞍山中考)如图是钓鱼时浮漂立于水面的示意图,A、B是浮漂上的两点,C是眼睛所在的位置,画出人眼看到A、B的光路图。
第36题图
四、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37.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时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第38题图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39.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第39题图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参考答案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检测卷
一、选择题
1-5.AACAC 6-10.CDCBB
11-15.CCADB 16-20.CACCB
二、填空题
21.月季花反射红光 黑 22.50° 80°
23.直线 3×105 小于 24.空气 音色
25.鼓膜 外耳道
26.反射 响度 空气
27.凸 会聚 远
28.凸透镜 实 29.北 左
30.振动 音调
31.紫 三棱镜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
32.OF 45° 左
33.4 不变 右
34.凸 缩小 倒立
三、作图题
35.
36.
四、科学探究题
37.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38.(1)影子的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 (2)减小 (3)保持点光源高度H不变,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
39.(1)凹 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晶状体变厚,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太强或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