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练习题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 ) 妖娆( ) 折腰( ) 稍逊( ) 今朝( ) 成吉思汗( )
2.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2)词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 )
(3)虚写雪后初晴美景的句子是: ( )
(4)古诗词中写雪的名句很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3.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⑵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4.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 )
A.今年4月7日,中外联合科考队开始对“天坑博物馆”——广西乐业天坑群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B.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C.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D.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6..《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8.请你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9. 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雪”的名句,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最喜欢的关于的“雪”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来。21cnjy.com
二、课内阅读
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21·cn·jy·com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1·世纪*教育网
10.用原文回答,“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11.作者想象中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诗句的表现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诗的过渡句是哪一句?怎么判断出来的?
三、课外阅读 阅读诗文并回答问题:【来源:21cnj*y.co*m】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予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3、请将本词与《沁园春雪》比较,说明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14、前三句点明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15、“看”字统领了哪几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16、“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的“击”“翔”好在哪里?说明理由。
17、本词上下阕最后一句各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沁园春.雪》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答案:
分外(fèn ) 妖娆(ráo ) 折腰( zhé) 稍逊(xùn ) 今朝(zhāo ) 成吉思汗(hán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
2.答案:(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
3.答案:(1)对偶 夸张(2)拟人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
4.答案:B
解析:A“加入”的主语不明 确。 C 用词不当,“耻”改为“齿”。D 表述不规范,“多亿”改为“亿多”。 A 去“掌握” B 去“离现在” C “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表意不清,是“妇女自身平等”还是“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不明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答案:C
解析:C句中“开荒”与“种庄稼”“种蔬菜”是并列关系,“纺羊毛”与“纺棉花”是并列关系,中间都应该用逗号。“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与“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用分号。21教育网
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7.答案:D
解析:“欲/与天公试/比高”朗读节奏应为“欲/与天公/试比高”
8.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达到了化静为动的艺术效果,既写出了作者内心涌动的豪情壮志,又表达了作者对眼前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意对即可)
解析:主要考察你对“语言的综合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赏析时从所用修辞上入手,再结合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理解即可。www.21-cn-jy.com
9.答案:示例(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解析:此类题重在积累。
二、课内阅读
10.答案:“望”的具体内容是:“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1·c·n·j·y
“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从空间方位来写景,是静景,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和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一个“惟”字用视觉形象,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一个“顿”字,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气势。www-2-1-cnjy-com
动景,写群山,写高原似“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美感非常丰富,有奔放活泼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更有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2-1-c-n-j-y
解析:抓住“望”涉及的宾语,确定“望”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写景的语句描写的角度,确定静景和动景的词句;最后分析写景词句表现的内容。21*cnjy*com
11.答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表现作者对革命前景的展望。坚信革命胜利后,祖国的山河会更美好。
解析:通过区分实景和虚景确定“作者想象中的景象”;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诗人运用想象手法要抒发的情怀。【出处:21教育名师】
12.答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解析:从词的上下阕相连接的位置找过渡句;通过判断上下阕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确定。上阕主要是写景,下阕主要是抒情、议论。【版权所有:21教育】
三、课外阅读
13.答案: 结构框架相同,字数相同,上阕13句,下阕12句。
解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应注意上下阕的句数和字数。此题着重体会词牌的格式是固定的。
10、寒秋 橘子洲头 “我”看湘江北去。
解析:考查对诗词的理解。
11、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图。解析:抓住“看”涉及的宾语,确定“看”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写景的语句感受画面。,
12、“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从炼字的角度去赏析,抓住被描写物的特点去体会。
13、上阕:设问,引出下文,自问自答。下阕:反问,答案包含在问话中并回应前文。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