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细腻(xì
nì xì
lì)
焖熟(mēn
shú mèn
shú)
旖旎(qǐ
nǐ yǐ
nǐ)
精粹(jīng
cuì jīng
cù)
屠宰(tú
zǎi tú
zhǎi)
南麓(nán
lù nán
nù)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òu
piào( )
yòu
huò( )
jiàn
xì( )
hén
jì( )
yǎ
hào( )
tián
mǎn( )
shèn
tòu( )
xiāng
sū( )
jiàng
yóu( )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熟:①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完全长成。②熟练,对某种工作精通而有经验。③程度深。④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⑤因常接触而知道得清楚。⑥经过加工或炼制的。
1.这只熟鸭子被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 )
2.技术娴熟的片鸭师傅正在忙碌着。( )
3.稻田里的稻子熟了。( )
4.不到一个月,我和新学校的同学们都很熟悉了。( )
四、在括号里填入带“包”字的词语。
1.爷爷说的这段话( )着深刻的含意。
2.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3.北京是个( )了各地移民的国际大都会。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正前面,远处烟波淼淼,近处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2.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有越来越多的模仿者,不也正是北京话得以强大的原因吗
(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弟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的任务。
(修改病句)
4.最不容易被岁月改变的事物是语言。
(改成反问句)
六、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
1.
“不管怎么说,正宗的北京话确实是好听的——这种‘好听’还包含着易懂的意思。”这里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
2.
《烤鸭》是一篇叙事的文章,既介绍了烤鸭的历史,又介绍了北京烤鸭不同的烤制方法及如何片、如何吃的具体方法。( )
3.
《颐和园》这篇文章,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这座美丽的皇家园林的风采。( )
4.
《颐和园》一文中介绍了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西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
七、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院 子(节选)
记得上幼儿园时,每天我从幼儿园里回来,都和小伙伴们跑啊疯啊!一会儿闯到这家,一会儿又闯到那家。遇到谁家包饺子,这家送几个,那家送几个,孩子们便可以尝遍每家饺子的味道。遇到谁家的孩子犯了错误挨了爸妈打了 哭声便引来全院的大人孩子去劝慰 尤其是过年过节 孩子们聚在一起尽情玩乐 好痛快 最难忘的是大枣树,春天看着它开了花,秋天就变成星星点点的小红果了。这时,栽这棵树的丛妈妈就要拿上长竹竿扑打枣子,暗红油亮的枣
子就像调皮的孩子直往下跳。丛妈妈装满了几个小篮子,这家送一点,那家送一点,那枣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里每个人的心脾。
1.给选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
3.想象孩子们围在枣树下,盼着枣子成熟时会说些什么。
春天看着满树的花儿:
秋天看着小红果:
4.仔细读画“ ”的句子,体会“甜”所包含的意思。
(二)课外阅读。
傣
家
竹
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依然 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 显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火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朴 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 风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仔细读短文,依次找出一处带有下面说明方法的句子。
列数字:
打比方:
3.傣族人家为什么至今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4.你是怎么理解傣族村寨“树满寨,花满园”这句话的
八、习作。
请你模仿本单元的课文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色,可以是食物、建筑或者人物风情等。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要写得有条理,内容具体,具有真情实感。字数在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八单元提升练习
一、
画去:xì
lì mēn
shú qǐ
nǐ jīng
cù tú
zhǎi nán
nù
二、售票 诱惑 间隙 痕迹 雅号 填满 渗透 香酥 酱油
三、1.
④ 2.
② 3.
① 4.
⑤
四、1.包含 2.包括 3.包容
五、1.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座七彩小桥,又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2.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有越来越多的模仿者,正是北京话得以强大的原因。
3.弟弟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4.最不容易被岁月改变的事物难道不是语言吗
六、1.√ 2.× 3.√ 4.×
七、(一)1.
, 。 , , !
2.这时,栽这棵树的丛妈妈就要拿上长竹竿扑打枣子,暗红油亮的枣子就像调皮的孩子直往下跳。 这个生动的比喻句,写出了童年的快乐和邻里的和睦。在孩子的眼里,可爱的小枣子也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小孩子,蹦蹦跳跳,有了生命力。
3.花儿你多多地开吧! 枣子你快点儿成熟吧,我好想早点儿吃到甜甜的大红枣呀。
4.一是新鲜、成熟的枣子很甜;二是得到邻里的关爱,感到生活很甜蜜。
(二)1.画去:依然 显然 简朴 风俗
2.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3.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
4.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用竹篱围着,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各种花果树木,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短文语句的理解,先理解语句的含义再结合短文内容回答即可。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