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ū
zū( )
chā
yāng( )
kū
wěi( )
piān
zhāng( )
láo
sāo( )
zhí
xíng( )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咽 埋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极( )来
大名( )( )
相( )相( )
因( )得( )
( )尽( )力
争论( )( )
大( )大( )
兴( )采( )
1.天亮的时候,韩信吩咐打起大将的旗帜,带着仪仗和号鼓, 地从井陉口出发。
2.
“美极了!”……“糟透了!”……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 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改成陈述句)
2.岁月流逝,很多年过去了,我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缩写句子)
3.妈妈兴奋地问:“美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 ”(改成间接引语)
五、给下列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1.朋友说 马跑得越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2.兵法上忌讳摆 背水阵 因为大军的背后是河 等于自己切断自己的退路 这多么危险
3.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我兴高采烈地问
六、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美极了”与“糟透了”(节选)
我等呀等,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爸爸这才气冲冲地回到家中。他回来后铁青着脸大发(脾气 牢骚),(诅咒 埋怨)同事们不跟他好好配合。
“不过,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真美!”
“要是你不介意的话,”爸爸打断了妈妈的(赞叹 赞扬),“还是让我自己来评判吧。”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我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终于,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接着,他直截了当地(批评 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
1.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画“√”。
2.妈妈对“我”的诗的态度是 、 ,爸爸对“我”的诗的态度是 、 。
3.“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一句说明了( )。(可多选)
A.爸爸的批评是用心良苦的
B.爸爸的确是认真读了“我”的诗
C.爸爸故意挑刺好批评“我”
D.“我”等待爸爸的评价的心情很急切,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二)课外阅读。
李广巧计退兵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来侵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三名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
李广的队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他们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沉着地对部下说:“我们只有百余骑,离大营还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将必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反倒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就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
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又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士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袭击,慌慌张张地领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兵安全返回大营。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闲适—( )
察看—( )
有滋有味—( )
2.
“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这句话中的“依计而行”指的是哪一计
3.你认为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习作。
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许多寓言故事,把你感触最深的一个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1.要用自己的话说。
2.要把寓意表达清楚。
3.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提升练习
一、出租 插秧 枯萎 篇章 牢骚 执行
二、yè呜咽 yān咽喉 yàn下咽 mái埋没 mán埋怨
三、否
泰 鼎鼎 辅
成 祸
福 竭
全 不休 吹
擂 高
烈
1.大吹大擂 2.相辅相成
四、1.忙的人不可能行事那么从容。
2.我成了作家。
3.妈妈兴奋地问巴德,美极了!真的是他写的吗
五、1.:“ , ”
2.“ ”, , , 。
3.“ ” 。
六、(一)1.牢骚 埋怨 赞扬 评判
2.赞美 鼓励
批评 警告
3.ABD
(二)1.悠闲 观察 津津有味
2.按兵不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3.有胆有谋,机智过人。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理解,结合内容分析人物的特点。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