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核心解读
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些?产生了哪些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1)措施: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监视臣民的活动及生活;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2)影响:明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起到巩固明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渐趋衰落。
(3)说明:明朝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释疑解难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之四百六十余人也。”你同意此观点吗?谈谈理由。
(1)同意。
(2)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严格限于死板僵化的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3)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它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所以它禁锢人们的思想,带来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比坑儒更加恶劣。◆易混辨析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有利于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参与到政权当中来。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__,即明太祖。
2.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________。1368 应天府 皇权 2.措施
(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除_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②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___,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厂卫”: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________负责。
4.作用:使________高度集中,____________大为加强。三司丞相皇帝兵部锦衣卫明成祖皇帝皇权君主专制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____________。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__________”。
3.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________,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尊孔崇儒四书八股文思想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________、甘薯、__________、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____________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_________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________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___、安徽的徽商。玉米马铃薯棉纺织业苏州景德镇青花瓷器北京晋商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2016·江苏南京模拟)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明太祖,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宋太祖 D.唐太宗D A A 4.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
A.通判 B.三司
C.御史 D.厂卫特务机构
5.张三丰是生活在明朝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状元及第,光宗耀祖。那么他在平时必须要努力学习( )
A.唐诗宋词 B.汉赋元曲
C.四书五经 D.琴棋书画D C6.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7.明朝时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引进南美洲作物新品种 ②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③商品经济活跃 ④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⑤出现了著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A D 8.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A 9.(2016·湖南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16·陕西模拟)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DD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央集权加强篇】
材料一材料二 “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被明太祖知道后,被遣送回家。(1)材料一中图一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图二反映的哪一措施使皇权高度膨胀?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机构的工作有关?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机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秦朝;管理行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锦衣卫。东厂。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皇权不断膨胀,相权不断削弱。 【科举制度演变篇】
材料三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5)结合材料四,说说明朝时这一制度又发生什么变化。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危害?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禁锢了人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