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下 第一课 隋朝的兴亡(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七下 第一课 隋朝的兴亡(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4 09:02:49

文档简介

《隋朝的兴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隋朝建立和统一的具体史实及其意义;
(2)绘制“隋朝大运河”地图,找出大运河开凿的起止点,分段,沟通水系等位置,掌握绘制地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者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绘制地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掌握运用数字浓缩法“三点,四段,五河”来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具体情况;学生分组讨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2·1·c·n·j·y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明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学生通过观看征用民工的数字图片和阅读课文,感受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勤,同时知道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版权所有:21教育】
【教学重点】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基本情况与评价
【教学难点】
分析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利与弊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图片展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法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隋朝大运河”地图,找出大运河开凿的起止点,分段,沟通水系等位置,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源:21cnj*y.co*m】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复习旧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谁能简单概述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概述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情况,完成图示。见第2张PPT。
教师过渡: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哪个?它又是怎样建立和统一的?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隋朝的统一
大运河的开凿
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朝的覆灭
第一篇章:隋朝的统一
学生活动:学生看课本第一段自学,隋朝的建立。
教师讲导述: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外戚——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里。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解释隋的来历:杨坚曾被封为隋国公。),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见第6张PPT。www-2-1-cnjy-com
学生活动:学生看课本第一段自学,隋文帝统一南北的过程。
课件展示: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侧。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法宝寺(今鸡鸣寺)侧立井,并刻辱井铭即胭脂井。【出处:21教育名师】
课件展示:隋文帝统一南北的过程。见第7张PPT。
教师讲解:隋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370余年的“大一统”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秦汉、西晋之后第三次由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见第8张PPT。2-1-c-n-j-y
教师课件展示、学生活动:隋文帝的治国措施。(学生看课文第一页小字)见第9张PPT。
课件展示:隋文帝统治时期天下储积丰富-----展示隋朝官仓。(学生看课文第三页)见第10张PPT。
课件展示:隋文帝统治时期,人口增长、田地扩大,国力增强。见第11张PPT。
课件展示:开皇之治。见第12张PPT。
教学过渡:国家经济强盛为开凿大运河创造了条件,下面学习大运河的开凿。
第二篇章:大运河的开凿
课件地图展示:大运河有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四段: 605年建通济渠、邗沟,608年建永济渠,610年建江南河。见第14张PPT。
学生活动、绘制地图:大运河有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大运河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见第15张PPT。
课件展示:开凿大运河征发民夫数量表。教师发问:在这么艰辛的情况下,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见第16张PPT。21cnjy.com
合作探究: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见第17张PPT。
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要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
隋灭陈后,需加强对江南控制。
游江南是动机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
合作探究:隋炀帝为何有能力开通大运河 见第18张PPT。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比较好,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经济实力。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教师引导:开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什么?见第19张PPT。
师生总结: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教师补充:隋炀帝南巡------隋炀帝是个坐不住的人。大兴土木的同时,他还时不时地四出巡游,每次排场都大得惊人,带妃子、群臣、随员、护兵、纤夫数十万人南巡江都(今扬州)。劳民伤财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见第20张PPT。21教育网
第三篇章:科举制度的创立
创设情境: 张俊----南北朝人,虽然家境寒微,但是才识过人。不过郁郁不得志,终日只能耕田教子。见第22张PPT。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师发问:张俊为什么有才识的张俊会郁郁不得志 ?
学生回忆:九品中正制。见第23张PPT.
合作探究:九品中正制埋没人才。
教师叙述:隋文帝登基,昭告天下,不论出身,以分科考试的方式招纳贤才,张俊对此半信半疑。几年后,他的表兄也从长安来信告知:太子登基,他又开设了新的考试科目,录取人数也增多了,一旦考中就能大展宏图。张俊再也忍不住了,索性一试,不料竟成绩优秀,深得新皇帝赏识。见第24张PPT.www.21-cn-jy.com
教师发问:张俊为什么能考中并大展宏图?
师生总结: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分科举人;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创立。见第25张PPT
合作探究:科举制创立的意义。见第26张PPT
1、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2、科举制通过公平、公开及公正的选官方法,被后来历朝沿用,有利于公平公正.
3、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政局稳定。
教师过渡:这么强大的隋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第四篇章:隋朝的覆灭
教师介绍:隋炀帝---- 604年7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亲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引导:前面学习了隋炀帝的功绩,下面了解隋炀帝暴政:1.营建东都洛阳;2.三次巡游江南;3.三次佂伐高丽。见第28张PPT21*cnjy*com
课件展示:隋末部分农民起义军表。见第29张PPT
课件展示:唐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国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见第30张PPT
学生自学唐的建立: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人物:李渊
时间:618年。
结果:唐朝建立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81年隋朝的建立,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的过程。知道大运河的概况,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条件、作用以及后人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了解科举制度创立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知道李渊灭隋、建立唐朝。见第31张PPT
师:史海扬帆的时候到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史海扬帆。
练习:
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
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政权   C、隋军灭陈  D、大运河开通
正确的选项是答案:C
2、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正确的选项是答案:A
3、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21·cn·jy·com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
正确的选项是答案:C
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正确的选项是答案:C
5、材料题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请回答:
(1) 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答案】(1) 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
(2)大运河;赞赏大运河的经济价值。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经济繁荣、大运河的评价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4、感情提升
大运河开通有利弊。我认为利大于弊。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 布置作业
(1)班上举行一场辩论会,辩题是大运河开通的利弊。正方观点: 大运河开通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大运河开通弊大于利。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21*cnjy*com
2. 做同步学习。
【板书设计】
隋朝的兴亡
一、隋朝的统一 : 时间 人物 过程
二、大运河的开凿: 概况 目的 条件 作用 评价
三、科举制度的创立: 人物 影响
四、隋朝覆亡:原因 时间 结果
【教学反思】
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因此在讲授隋朝覆亡时,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1、编顺口溜、游戏活动等表现所讲内容。例如:在讲“隋朝覆亡”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我就和学生一起编了顺口溜:“518年隋建立,文帝灭陈全统一。开皇之治科举创,经济繁荣民欢畅。610年运河通,世界最长远名闻,炀帝暴政义军出,618年隋朝覆亡。”这样课文重点内容通过编顺口溜很轻松的记住了。2、用讨论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图片展示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唐朝的衰亡”这一目时,让学生讲出各自所知道的有关历史故事。因同学们看过电视《隋唐英雄传》,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目,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隋文帝的功过”,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的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隋朝的兴亡》练习
一、选择题:
1、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政权   C、隋军灭陈  D、大运河开通
2、隋朝得以统一全国的原因是 (  )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大运河开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2·1·c·n·j·y
4. 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21·世纪*教育网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一
5、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  )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对江南的统治  C、加强南北交通  D、消灭陈朝
6、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的“他”是( )www-2-1-cnjy-com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7、近年来穿越剧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时空,回到隋朝,你可能看到和听到( )
①家住余杭的张兄坐船游大运河来到涿郡 ②寒门书生王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④东京商业区内,人们用交子购买生活用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8、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  )
①作为全国统一政权,存在时间没有超过30年  ②兵役、徭役繁重
③都采取过压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措施    ④都是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 __ ①__年____②___建立隋朝,定都___ ③____。____ ④__年,隋朝统一南北。
2、隋朝大运河以_ ①_为中心,北达__②____,南至_ ③__,全长两千多公里,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开凿大运河的目的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凿大运河的作用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 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隋朝的兴亡》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com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隋朝的统一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统一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都为统一创造了条件。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考查的是隋朝统一原因的相关知识。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的开凿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B符合题意。故选B。21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大运河的开凿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的开凿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隋以来,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高,考查大运河的开凿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凿大运河的目的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开凿大运河时,隋已灭陈。故选D。
【解析】本题难度中,考查开凿大运河的目的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的功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的功绩主要有:开创科举、开凿运河。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中,考查隋炀帝的功绩的相关知识。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历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所以家住余杭的张兄坐船游大运河来到涿郡;隋朝开创科举制所以寒门书生王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唐太宗才让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北宋才发明交子,故选B。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仔细审题,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8.【答案】C
【解析】本题比较隋朝与秦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与秦朝都有功绩,有都由于爆政而亡,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仔细审题,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581年;②杨坚;③长安; ④589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隋朝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要求学生识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答案】①洛阳 ; _②_涿郡; ③余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的情况的相关知识。
3、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开凿大运河的作用:经济实力,国家统一, 古运河为基础。
【解析】本题探讨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的相关知识。师生共识:
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要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
隋灭陈后,需加强对江南控制。
游江南是动机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
三、材料题:
1. 【答案】(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
(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解析】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应这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1)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2)但当时开凿大运河的确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9张PPT)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兴亡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隋朝的兴亡
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历史意义: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实现了南北,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个人才能: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政治方面:改革政权机构,重视
选拔人才;
  经济方面:清理户口,整顿户籍;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政策。
“开皇之治”局面形成重要原因
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地方改为州县两级制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辨兴亡》




仓  名 所在地[今] 设置时间
太仓 陕西西安
黎阳仓 河南浚县 583年
常平仓 河南三门峡市 583年
广通仓 陕西华县 583年
河阳仓 河南孟县 583年
含嘉仓 河南洛阳 606年
兴洛仓 河南巩县 606年
隋朝户籍、人口表
时   间 户数 人口数
隋文帝开皇九年
(589年) 712万 3100万
隋炀帝大业二年
(606年) 890万 4600万
隋朝垦田表
时  间 垦 田 数 额
隋初 1900多万顷
隋盛时 5500多万顷
开 皇 之 治
隋文帝在位20多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大增,史称“开皇之治”。
第二篇章
大运河的开凿
隋朝大运河











608年
605年
605年
610年
涿郡
长安
洛阳
余杭
江都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大运河概况
时 间
河 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8年
永济渠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开凿大运河征用民工表
那么艰辛,为什么还要开凿大运河?
2、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要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
3、隋灭陈后,需加强对江南控制。
4、游江南是动机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
1、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隋炀帝为何能开通大运河
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比较好,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作用
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隋炀帝南巡
隋炀帝是个坐不住的人。大兴土木的同时,他还时不时地四出巡游,每次排场都大得惊人,带妃子、群臣、随员、护兵、纤夫数十万人南巡江都(今扬州)。劳民伤财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第三篇章
科举制度的创建
张俊:南北朝人,虽然家境寒微,但是才识过人。不过郁郁不得志,终日只能耕田教子。
疑惑:为什么有才识的张俊会郁郁不得志 ?
大中正
小中正
地方人才
九品中正制埋没人才
隋文帝登基,昭告天下,不论出身,以分科考试的方式招纳贤才,张俊对此半信半疑。几年后,他的表兄也从长安来信告知:太子登基,他又开设了新的考试科目,录取人数也增多了,一旦考中就能大展宏图。张俊再也忍不住了,索性一试,不料竟成绩优秀,深得新皇帝赏识。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标志科举制正式创立
隋文帝:分科举人
科举制度的影响
1、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2、科举制通过公平、公开及公正的选官方法,被后来历朝沿用,有利于公平公正.
3、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政局稳定。
第四篇章
隋朝的覆灭
隋炀帝(杨广)604~618在位
  604年7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亲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隋炀帝暴政
1.营建东都洛阳;
2.三次巡游江南;
3.三次佂伐高丽。
领导人 起义军 控制地区
李密 瓦岗军 河南地区
窦建德 河北
起义军 河北地区
杜伏威 江淮
起义军 江淮流域
隋末部分农民起义军表
瓦岗军开仓散粮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A
练习
唐高祖李渊
618~626在位
  唐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国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国号:唐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81年隋朝的建立,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的过程。知道大运河的概况,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条件、作用以及后人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了解科举制度创立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知道李渊灭隋、建立唐朝。
总结
板书
一、隋朝的统一:
时间 人物 过程
二、大运河的开凿:
概况 目的 条件 作用 评价
三、科举制度的创立: 人物 影响
四、隋朝的覆亡: 原因 过程 结果
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政权  
C、隋军灭陈  
D、大运河开通
C
练习
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
C
练习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C
练习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 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社会经济繁荣;
社会安定,国家统一,隋文帝励精图治。
大运河
赞赏大运河的经济价值。
练习
(3) 这条“渠”是在哪个朝代开凿的?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隋朝;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炀帝杨广。
班上举行一场辩论会,辩题是大运河开通的利弊。正方观点: 大运河开通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大运河开通弊大于利。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2. 做同步学习。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