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游乐场里的过山车
教案
教学目标
(1)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平均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可以利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2)让学生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和含义。
(2)如何让学生知道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求解,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使用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情景引入。
老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均数的含义和平均数在设计方案中的好处,它总是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还有更好的用处?
学生:想。
老师:恩,那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平均数怎么在过山车中的用处。
2、引出课题。(PPT展示例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坐过过山车吗?
学生1:没坐过。
学生2:坐过。
老师:恩,那你们坐过的你们感觉过山车速度快不快?
学生:快!
老师:恩,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过山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呢?
学生:想,听别人说是80km/h。
老师:恩,是不是,你们现在一起来算算不就知道了吗!现在:上山为8米/秒,用了3秒,下山为16米/秒,用了2秒,现在你们求一下过山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做好的可以站起来回答。
一段时间的讨论后。
学生:上山和下山的路程:8×3+16×2=56(米)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时间:3+2=5(秒)平均速度:56÷5=11.2(米/秒)。
老师:恩,很好,解答的非常漂亮。
(二)课堂练习。
甲班22名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8厘米,18名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2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让学生自己完成,完成后老师需要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带领学生学均数求平均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对平均数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第56页第1、2题。
(五)作业。
第56页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