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D )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上甘岭》《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都涉及( C )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3.回顾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 C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4.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5.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下列诗句中与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有关的是( C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6.右图是1954年邮政总局发行的特种邮票,它的发行是为了庆祝( B )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
D.《双十协定》的签订
7.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确切地说是( A )
A.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
B.对国家政权的改造
C.对生产力的改造
D.对资产阶级的改造
8.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D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B )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10.右图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197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而值得纪念( A )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日建交
C.香港回归祖国
D.进行抗美援朝
11.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D )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12.《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游、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多快好省
13.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明同学抢先说出正确答案,他的答案应该是( D )
A.珠海
B.汕头
C.海南
D.深圳
14.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 D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D )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其中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感知历史 对比分析】
材料一 如图
(1)如上图,从“1908
年”到“1912
年”,老百姓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从大清帝国的“臣民”变为中华民国的“国民”或“人民”,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再现历史 深入理解】
材料二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
年9
月21
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4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总结历史 升华情感】
(4)回顾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建国以来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说明。(4分)
评分标准:能够用史实论证观点,并有一定说服力。如:建国后,进行土地改革,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经济上开始得到改善。195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保证了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巨大改善。
17.《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4分)
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发展工业)。
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6分)
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6分)
转变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现代化)建设上来。认识: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工业强国等。
18.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12分)
时期
内容
(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
建国初期
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①封建土地(或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大改造时期
②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合作社”“合作化”“集体化”“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转变为③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人民公社化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启示
⑥启示:政策的制定要注意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符合国情,切入实际;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等等。(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
19.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6分)
大庆油田的建成。“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列举两例即可)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4分)
提高农业生产力,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与发展、开放、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符合国情,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