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模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并理解共价键的概念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2、初步掌握用原子轨道理论认识共价键的形成,及对δ键与π键的认识
3、了解共价键的特征
4、会正确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重点、难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用原子轨道理论认识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讲解,观察,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回忆化学必修课程中有关共价键的知识。1.什么是化学键?2.什么是离子键?哪些元素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3.用电子式表示NaCl,CaF2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回答、板书后,给予纠正,补充。
思考后回答:分子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健。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 二人板书,其它学生在下面练习。
巩固概念。 巩固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引入新课】【讲解】【板书】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相同吗?引出课题。以氢分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为,分析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结合投片,氢原子电子云的重叠过程)。一、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思考理解,电子不是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间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共用电子对在两个原子核周围运动,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轨道的重叠越多,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稳定。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使学生理解价键的形成过程;从而导出共价键的概念。
【指导阅读】
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提问】共价键本质及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①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的化学键;②成键原子一般有未成对电子;③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空间重叠;④形成共价键后能量降低。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归纳总结。
引导探索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以氢分子为例
【课件展示】共价键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氢分子形成示意图)【引导分析】典型例子HCl分子的形成及实质【讨论】Cl2分子的形成。
观看分析聆听。交流,讨论。
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引导探究
【讨论】①氮气性质非常稳定,其结构如何?②N2分子中,除了δ(Pz-Pz)键外还有没有可能其他的原子轨道也发生重叠?重叠方式是否相同?【多媒体动画演示】氮分子中δ键与π键形成示意图。【指导阅读】“身边的化学”-防晒霜与π键。
讨论用手势或铅笔等道具来模拟轨道重叠对比观看
使学生体会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会δ键与π键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
小结
δ键与π键的定义差别及在两原子间形成多个共价键中的个数
聆听
引导探究
【提出问题】1、为什么Cl2是双原子分子,而NH3则是1个N原子与3个H原子形成分子?2、给出方向性概念。3、以H2S为例分析理解
思考,记忆。
通过讨论让学生得出共价键的饱和性
小结
二、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方向性)
聆听,记忆。
指导阅读
【阅读】“学海无涯”氧分子中的共价键与分子轨道。本部分内容只作为常识性了解。
自学教材。
拓展学生视野,避免认识僵化
引导探究
【提出问题】非金属元素氢,氯比较,谁的非金属性强?非经金属性强弱有什么表现?【讨论分析】H2.HCl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与原子的位置关系及原子的电性情况
思考回答理解分析
使学生能够从电负性的角度来判段判断键的极性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分子中键的极性:①O2
②HO
③HF④O=C=O
⑤H–O–O–H⑥
动手练习
通过练习掌握共价键极性的判断
小结
三,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极性键强弱的比较
归纳,总结
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本质上探究了共价键的形成,本质及其特征,分类,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回顾学习历程,掌握精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