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释疑解难
1.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有什么根本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不同:新中国的外交是独立自主外交,旧中国外交是耻辱外交。
原因:旧中国国力弱,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对内压迫劳动人民,内忧外患严重,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而新中国是在推翻蒋介石反动政府后建立的新政权,人民当家做主,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依靠劳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求同存异”方针中的“求同”是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同”指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面临着相同现状,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求同”指寻求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愿望。
异:各国的处境不同,社会制度和政策不同,有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存异”指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易混辨析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学法指导
1位外交伟人:周恩来。
2项外交成就: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建国一周年,同_____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_____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提出:1953年底,在与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______第一次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苏联美国外交孤立周恩来3.内容:互相____________,互不侵犯,______________,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发展: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在印尼的_____召开。
2.特点: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议题:讨论保卫和平、_____________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转折:针对会议出现的分歧,周恩来总理提出了“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万隆精神: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万隆殖民主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求同存异1.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2.国书是指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本,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递交给所驻国家元首的文本。新中国成立后携带我国第一份国书的大使应派驻( )
A.美国 B.日本 C.苏联 D.印度CC3.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B.独立自主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
A.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 B.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
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 D.已写入《联合国宪章》DA5.周恩来曾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该论述的背景是( )
A.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B.与尼克松会面时
C.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出席万隆会议时
6.右图是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活动标识。据此判断这一标识出现于( )
A.2005
B.2009
C.2013
D.2015DD7.1955年,万隆会议隆重召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帝国主义放弃了挑拨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9.以下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政府首先提出的
B.是印度尼西亚、印度两国政府共同提出的
C.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D.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B10.62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场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场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1.右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BC12.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B13.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 新外交】
材料一(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中与中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___和___(填字母),亚非(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___(填字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CD【新亚洲 新非洲】
材料二 二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
战后初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