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四、五单元 单元综述高频考点1 民族区域自治
1.(2016·昆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答案是A。高频考点2 祖国统一大业
2.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
A.在香港设立自治区 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构想含义的理解。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题干中邓小平对香港回归后的描述“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体现。故答案是B。3.(2016·滨州)1997年7月1日,董建华致辞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竭尽全力,维持香港一贯的生活方式,维持香港的自由经济体系……确保国际大都会的活力。”此时中国( )
A.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中英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
D.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香港回归祖国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祖国,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因此,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是B。4.2016年5月20日,针对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演讲一事,国台办发言人重申了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即(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互联互通
C.共同应对南海危机
D.禁止台湾拥有核武器【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结合所学可知,海协会和海基会曾于1992年11月达成了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在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故答案是A。高频考点3 国防建设成就
5.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图片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中“八一南昌起义”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后三幅图片依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空军、人民海军及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成就。因此,归纳上述四幅图片的主题应该是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故答案是C。高频考点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2016·自贡)读毛主席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毛主席语录
“应当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据信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答案是A。高频考点5 万隆会议
7.(2016·宿迁)“新形势下,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1955年,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知识点。1955年,亚洲和非洲的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B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外交政策。C项是1953年底在同印度代表团谈判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D项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针对世界形势所提出的战略论断。故答案是A。高频考点6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8.“1971……10月25日……第26届……第2758号决议”,这是有人在一份破损的报纸上依稀读出的内容。据此判断这份报纸可能是在报道( )
A.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971……10月25日……第26届……第2758号决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答案是B。高频考点7 中美关系的改善9.(2016·聊城)照片“历史性的握手”(如图)记录了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进一事件表明( )
A.中美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B.美国彻底放弃了遏制中国的立场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即将恢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首先要明确题干图片反映的史实,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答案是A。10.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实际指(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解析】题干材料比较繁琐,需要特别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79年”和人物美国总统“卡特”,B和C两个选项明显不符合题干表述,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2年,而且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只有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发生在1979年。故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