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科学复习7下第7课时 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中考科学复习7下第7课时 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24 13:27:51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四篇
物质科学(物理部分)
第7课时

1.光的直线传播(了解)
(1)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2)规律应用: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传播形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日食、月食也是由于光的______
__传播形成的。
(3)光路可逆性:光路是________的。
直线
直线
直线
可逆
2.光的反射(理解)
(1)反射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的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两角相等”)。
(3)反射类型: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可以把光的反射分为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同一平面
法线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面反射
漫反射
【注意】
(1)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界面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大小都为0°。
(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可见光可以反射,不可见光同样可以反射。
3.平面镜成像(了解)
(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特点:
①在平面镜中成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②像和物离镜的距离________;
③像与物对称,方向相反;
④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记忆口诀:“等大、等距、反向、垂直、虚像”)
(3)成虚像原因:平面镜里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正立
等大
相等
垂直
【注意】
(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镜面的大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
关。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4.光的折射(理解)
(1)含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
______;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密度大于空气的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
____入射角;根据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光从水或其他密度大于空气的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光的折射
同一平
面内


大于
【注意】
当光垂直射向界面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入射角是0°,折射角也是0°。只有斜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才不等。
5.透镜(了解)
(1)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图7-1
(3)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图7-2
发散
会聚
【注意】
光线通过透镜时光线穿过界面发生折射,而光线射到镜面上时光线发生的改向属于光的反射。
6.人的眼球(了解)
(1)折光系统: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能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即u>2f,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2)近视与远视
①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________,造成物像模糊不清;
②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________,造成物像模糊不清;
凸透镜
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
前方
后方
③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如图所示。
(3)不管是近视、远视还是正常的眼,视觉的形成部位不是眼睛,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图7-3
类型之一 光的直线传播
 [2015·南京]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同一直线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倒立
图7-4
【解析】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2016·福州]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 
 )
图7-5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D
【点悟】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类型之二 光的反射规律
 [2015·苏州]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图7-6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较薄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形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在玻璃板前侧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侧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在玻璃板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
等,且关于镜面对称
【点悟】
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时,只能透过透明玻璃板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2017·预测]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块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O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图7-7
C
【解析】
反射角因入射角改变而改变,为了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每次改变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预测变形】
[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7-8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次数
∠α
∠β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量角器
C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α和∠β,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
【点悟】
对反射定律的理解,应注意因果关系,反射光线、反射角是由入射光线及入射角决定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可逆
类型之三 光的折射规律
 [2015·安徽]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图7-9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α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γ表示)。
【答案】
(1)如答图所示。
例3(1)答图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
下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
【解析】
(1)过入射点作垂线,得到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折射角。(2)保持入射角不变,虽然进行多次实验,但得到的折射角是相同的,不能得到客观的结论;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每次实验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这样得到的结论是普遍的。
[2016·宁波]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图7-10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
__αC。


类型之四 凸透镜成像规律
 [2016·丹东]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图7-11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放在B点,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40
13.5
2
30
15
3
25
16.7
4
20
20
5
15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在第1至3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____
____的实像;第5次像距应是_______cm,此次像比第4次的像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像,此实验现象可说明__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


30

放大镜

[2016·杭州]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图7-12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倒立、缩小的实像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_
____。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______cm,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____。
照相

40
B
仍然成像
探究实验过程中对变量控制的分析不当致错
在探究树阴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
【错解】
B、C、D
【错因分析】
实验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需要控制孔的形状相同,而B、C、D选项中,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的过程中,孔的形状不断发生变化。错解的原因是没有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进行分析。
【正解】
A
1.[2015·绵阳]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 
 )
A.竖直向上运动
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
D.水平向右运动
C
图7-13
2.“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
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第四篇 物质科学(物理部分)
第7课时

INCLUDEPICTURE
"../练出高分.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组.TIF"
\
MERGEFORMAT
1.[2015·嘉兴]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C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2.[2016·威海]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B )
A.手影游戏
B.水中倒影
C.铅笔“折断”
D.雨后彩虹
3.[2016·安顺]“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4.[2015·宁波]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 )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5.[2015·温州]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B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6.[2016·天津]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B )
 
A    
 
B    
 C    
 D
7.[2016·淮安]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D )
图7-4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8.[2016·湖州]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C )
图7-5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
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面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面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折射;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面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9.[2016·舟山]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图7-6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0.[2016·阜新]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__8__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虚__(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反射__形成的。
11.[2016·兰州]完成下列光路图:
(1)在图甲中画出入射光线AO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的折射光线。
(2)图乙是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人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请在丙图中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中S点的光路图。
图7-7
【答案】
(1)过入射点作法线,然后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如答图所示。
第11(1)题答图
(2)根据物与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S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S点的像S′点,连接眼睛A点和像S′点,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S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答所示图。
第11(2)题答图
INCLUDEPICTURE"B组.eps"
12.[2015·绍兴]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图7-8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CDBA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和B′、C和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多次实验,便于得出普遍规律)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__将AA′、BB′、CC′连线,标明垂足,并分别注明测量数据;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__。
INCLUDEPICTURE"C组.eps"
13.[2016·大连]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7-9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暗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物距的关系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u(cm)
相同
物高h1(cm)
相同
像距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
像高h2(cm)
2.0
4.1
6.0
8.0
9.9
12.0
图7-10
【答案】
(2)如答图所示。
第13(2)题答图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__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__。
14.[2016·绵阳]让一束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观察光束在介质和空气中的径迹变化,得到光束在介质中的入射角α及其正弦值sinα、折射角β及其正弦值sinβ的值如下表所示。从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折射角总是__大于__入射角(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__1.50__(保留两位小数)。
次数数据物理量
1
2
3
4
5
6
α
10°
20°
30°
40°
50°
60°
sinα
0.174
0.342
0.5
0.643
0.766
0.866
β
15.1°
30.9°
48.7°
76.5°


sinβ
0.26
0.513
0.751
0.972


15.[2016·无锡]利用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图7-11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所示),则C处应放置__光屏__(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主光轴__上。
(2)实验后,可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成像规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D__。
A.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烛焰距离凸透镜30cm时,可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若烛焰朝着凸透镜方向前后不断晃动,则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像
D.若烛馅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1
12
10
倒立放大实像
60
2
14
10
倒立放大实像
35
3
15
10
倒立放大实像
30
4
30
10
倒立缩小实像
15
5
30
12
倒立缩小实像
20
6
30
15
倒立等大实像
30
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__A__。
A.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所成的像有可能相同
B.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
C.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有可能相同
D.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
减小
(4)将蜡烛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处,结果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这是为什么?
【答案】
因为蜡烛有一定的体积,把它放到焦点时,它有一部分会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能看到放大的像。
图7-2
图7-1
图7-3
第8页第四篇 物质科学(物理部分)
第7课时

INCLUDEPICTURE
"../当堂测评.TIF"
\
MERGEFORMAT
1.[2016·丽水]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 C )
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
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
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
2.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的像在距小孔b处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C )
图7-14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也可能等大,这主要取决于物与小孔的距离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
3.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4.
[2016·常州]为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光导管,经多次__反射__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__漫反射__(选填“漫反射”或“折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__凹凸不平__(选填“凹凸不平”或“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5.[2016·内江]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锐角,小聪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帮小聪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
图7-17
【答案】
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而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法线与镜面垂直。如答图所示。
第5题答图
6.[2016·北海]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的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并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实验数据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图7-18
测量角度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0°
40°
3
55°
58°
4
70°
70°
(1)要测量反射角,在图中应测量∠__NOF__。
(2)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由此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同一平面__内。
(3)观察实验数据总结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发现表格中有一个反射角的读数有误,是__58°__这个角。
图7-15
图7-16
第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