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后一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7.最后一课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4 13:0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7.最后一课
◆走近作者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高涨的民族爱国主义,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名篇。
◆写作背景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停战条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分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承担德军驻法军费。
◆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突破
(1)本文题目是“最后一课”,作者为何要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情形?
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情形,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爱国主义主题,也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特点做好了巧妙的铺垫。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
韩麦尔先生严厉而和蔼,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是一个恪尽职守的爱国志士。小弗郎士是个天真幼稚、善良勇敢、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很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孩子。
◆难点攻克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线索作用。作者通过他的行踪将普鲁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和小镇里的学校等几个相互关联而又彼此分离的场面串联起来;②小弗郎士在文中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作者选择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这种写法,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2)小说的情节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提示: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上学逃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序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总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3)“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的武器,亡了国的人,只要牢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结构图解
gěng
duó
chéng
chà
xuān

祈祷


2.选词填空。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吵闹 喧哗 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肃静 安静 寂静)。
(3)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 (柔和 温和 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喧闹
肃静
温和
3.(2016,武汉)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点拨:分号的用法:①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而C项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符合分号用法,故分号应改为“,”。
C
4.下面一段有关小说《最后一课》赏析的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5.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填表格。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句子 本体 喻体 句子含义
(1)句
(2)句
语言
钥匙
只要掌握了祖国的语言,就能团结人民,打击侵略者,获得民族解放。
字帖
国旗
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另外,这是一个环境描写,渲染了教室里爱国的气氛。
6.指出下面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1)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心理描写,不仅表现了小弗郎士想要回答好老师提问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要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2)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细节描写,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7.读《中国娃》的歌词做题。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1)中国娃最爱的语言应该是________,最爱的字应该是________。
(2)歌词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
汉语
汉字
爱国主义
(一)
阅读课文“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至结尾部分,回答8~12题。
8.选文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9.从情节上看,这部分是故事的______________。
高潮和结局
10.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11.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12.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
不好。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语言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二)
迟到的理由
刚考进大学入学报名的那天,我就听到了一则新闻。我们系有个叫常炽的同学,高考总分658分。完全可以填报北大、清华之类的名牌大学,可是,他填写的志愿就是本市这所师范大学,没填第二所学校。
常炽其貌不扬,寡言少语,一身不合时宜的服装显得特“土”,一脸枯燥无味的颜色让人退避三舍。他没在学校住宿,一日三餐都回家吃饭,那辆破旧得不像样子的自行车驮着他来去匆匆。
开学没多久,我们就发现他老是迟到。迟到时,他总是从后门悄悄溜进教室,猫着腰,屏住呼吸,逃过老师的视线后,很快地摊开了书本。时间长了,老师看出了他的“把戏”。一次常炽又迟到了,正当他猫着腰从后门钻进教室的时候,被正在讲课的苏毅老师发现了。
才华横溢的苏毅老师曾留学日本,以前,曾针对班上一些纪律涣散的同学没少借题发挥大讲日本的大学生如何刻苦,如何守时,如何有志气。甚至用日本人的口气嘲讽一些贪玩的同学说:“支那人是世界上最低劣的种族!”就在那天他话音刚落,没料到一向沉默内向的常炽竟义愤填膺地拍案而起:“你可以批评我,但你不能侮辱我,你不是支那人么?”
此刻,苏毅老师逮住了迟到的常炽,得意地冷笑着,思谋着如何报那“一箭之仇”。他优雅地招着手:“那位同学请到前面来讲一讲你迟到的理由吧!”
常炽低着头顺从地走到前面讲台边,满脸羞惭地说:“我错了,我没有理由……”
“迟到了而没有理由,是不是可以说明你自甘堕落,而且是一个十足的低劣的人?”
常炽的脸顿时像被人抽了耳光般血红起来。苏老师继续潇洒地展开了攻势:“在日本……”他正欲口若悬河地夸耀日本青年如何优秀的当儿,常炽却打断了他的话:“苏老师,你可以严厉地批评我,但我不喜欢听你言必称日本。”
苏老师惊诧地反问:“什么理由?”
常炽说,互联网上,有一个名叫谷川弘一的日本青年发了一个帖子,他们崇尚靖国神社,不承认侵华战争,口口声声称我们是支那人。日本的许多青年对日本战败的态度是“此仇必报”,日本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队伍正越来越年轻化……常炽说:“所以我对你的腔调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这下子,轮到苏老师脸红了。脸红了的苏老师为了挽回面子,要常炽为迟到的事儿向全班同学当众检讨。常炽检讨说:“我的父母在九年前的那场洪水中丧生了,家中只剩下我和70多岁的爷爷。1942年,日本的炸弹炸断了爷爷的双腿,为了照料爷爷的起居,我不可能到外地去上大学,我要为他做饭、洗衣、擦背……我因为手脚笨而多次迟到,我保证今后努力做到不迟到,我保证为祖国的强大、民族的振兴而勤奋学习,我绝不会输给任何恃强凌弱的外族!”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13.从全文看,文中的主人公常炽的身上最值得你钦佩的是什么?
一是对祖国诚挚的爱,不许任何人侮辱中国人。二是对爷爷的孝顺,在他身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很好的传扬。
14.从文中看,文章为什么强调常炽寡言少语?
为下文写常炽与苏老师的争执埋下了伏笔,能更好地表现常炽的爱国主义思想。
15.常炽高考分数658分,完全可以填北大、清华之类的名牌大学。他为什么只填本市的一所师范大学?
他为了照顾被日本鬼子炸断了双腿的爷爷,为长辈尽一份孝心。
16.品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所以我对你的腔调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腔调”是指苏毅老师言必称日本的习惯,同时此词也表现了常炽对老师这个语言习惯的反感态度。
17.下列关于名著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巨人三传”指的是《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B.《西游记》中的沙僧外表丑陋、好色、贪财,但心地善良。
C.《水浒》中的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万般无奈,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