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9.鲁迅自传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词语积累
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侮蔑:轻视;轻蔑。
随喜:随着众人做某种表示。
失怙:指丧父。怙(hù),依靠。
志学之年:指十五岁。
狡猾:文中是机灵的意思。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背景解读
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1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难点探究
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第四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重点剖析
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①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②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学医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③弃医从文,学文学,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xià wǎn jí qǐ 彷徨 衰 筹 浙 呐 戚 2.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横线处。
(1)我底母亲便给我_____(办理 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
(2)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_____(决定 决意)要学医了。
(3)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_____(陆续 连续)失败了。筹办决意陆续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B.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C.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
D.《鲁迅自传》选自《鲁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出版)B点拨:A项中应删去引号;C项中“秋风”“中秋”是题目应为《秋风》《中秋》,省略号与“等”字作用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D项中结尾的句号应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后。4.(2016,长沙)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点拨:A项中“大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去掉其一;B项否定不当,“防止”与“不要”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语意不符,去掉其中一个;D项中“发扬”与“产业”搭配不当,可将“发扬”改为“发展”。C5.请为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刘莎莎)2016年是鲁迅逝世第80周年。首届“鲁迅研究青年工作坊”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齐聚深圳,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种种,展开学术研讨。
此次学术研讨会以“鲁迅”为主题,学者们百家争鸣。此次与会学者年纪较轻,更像是一场学者之间的把酒闲话,研讨气氛活泼轻快,现场既有争论也有笑声。
首届“鲁迅研究青年工作坊”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1)文段中提到的回忆记和散文诗分别叫什么名字?
《朝花夕拾》,《野草》
(2)文段中提到鲁迅有两本小说集,请写出出自其中的两个短篇小说的名字。
示例:《孔乙己》《社戏》《故乡》(一)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日俄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7.“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一句中“广大的运动”指的是什么?
用文艺宣传发动群众,改变国民精神的愚昧
8.文中“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一句中“决意”有什么表达作用?
“决意”是拿定主张,决计的意思,表明鲁迅做出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表现了他救国救民态度的坚决。9.鲁迅弃学学医的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请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
因为他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10.从上文看鲁迅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
有三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第二次是到东京决意学医;第三次是弃医从文。表现了鲁迅救国救民的积极态度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二)
鲁迅革命我引路
陶方宣 桂严
1926年冬,作家冯雪峰在友人的带领下敲开了鲁迅家的门。鲁迅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冯雪峰——眉眼还算周正,但土得掉渣。
入座后,冯雪峰打开了话匣子:“先生可能不记得我了,我在北大旁听过您的课。”鲁迅只是抽烟,不置可否。冯雪峰转了话题:“学生曾翻译《玛察》,先生说过尚可,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鲁迅终于微笑了,说他看过冯雪峰的书,不错。冯雪峰这才说出此行目的——他想出本杂志,希望鲁迅帮忙联系北新书店的一个负责人。鲁迅告诉冯雪峰,北新书店的那个负责人不做杂志了。冯雪峰失望而归。两个月后,冯雪峰住到了鲁迅家的斜对门,他一见鲁迅有空就去找鲁迅,并常常聊到夜里两三点。
在上海以卖文为生的鲁迅并不是一个革命狂,相反,他对革命持较谨慎的态度。但在当时的上海,保持中立并不容易。创造社认为他“睚眦必报”,新月社认为他是“不满现状的批评家”,就连郭沫若也给他扣了顶“封建余孽”的大帽子。鲁迅曾积极回骂,但后来他也骂倦了。冯雪峰此时适时出面,做了一回和事佬,并说服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等一帮人马结成了个新的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后来,鲁迅搬到四川北路的一家公寓,冯雪峰紧紧相随,住进了这家公寓的地下室。冯雪峰经常付不起房租,鲁迅少不得接济他。于是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常一起赴宴,一起译书,一起看电影。有一次,两人带家人看完电影后,鲁迅提议去照相。许广平不愿意,因为作家柔石(曾介绍冯雪峰和鲁迅相识)刚刚被砍头,鲁迅还因柔石受过审,她觉得冯雪峰比柔石更危险、更激进,怕“立此存照”会给鲁迅惹来麻烦。鲁迅当即斥责她,许广平默默无言,流下了眼泪。冯雪峰不忍心,连说算了。鲁迅一挥手:“别理她,不过是四条胡同。”冯雪峰没听懂,鲁迅比画着说:“她们女人动不动就哭,两行眼泪两行鼻涕,合在一起就是四条,不就是四条胡同?”冯雪峰一愣,仰头大笑,身后的两个女人也忍俊不禁。许广平嗔了一句,低头擦了眼泪,这时摄影师“咔嚓”一下,拍了下来。在冯雪峰的影响下,鲁迅对共产党越来越有信心,并与毛泽东建立了联系。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鲁迅听说苏区环境十分恶劣,便委托冯雪峰买了许多东西送往延安。1936年入春后,鲁迅养病不断,医生建议他出国疗养,他不听,拖着病体编辑、校对瞿秋白的遗作《海上述林》。这本书刚一出版,他就托人辗转送到毛泽东手中。
鲁迅桀骜不驯,一辈子没有服过谁,倒是晚年跟着冯雪峰一步步踏进红色阵营,在他最后的岁月里做了许多他想做的事。11.本文采用____顺序结构全文,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叙述的几件事。(至少三件)
示例:冯雪峰初次拜访鲁迅扫兴而归;冯雪峰说服鲁迅与各社化解矛盾并结成了左翼作家联盟;鲁迅不畏后患与冯雪峰合影;鲁迅买了不少东西送给延安苏区;鲁迅拖着病体编辑、校对《海上述林》并送样书给毛泽东。时间鲁迅和冯雪峰的交往13.文中画线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的作用
14.从文中所述事件来看,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爱护文学青年、心胸宽广、乐于助人、热心革命、风趣幽默、执着于文学的人。
15.本文与《鲁迅自传》一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平淡、朴实。16.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朝花夕拾》
你的推荐语:这本书是鲁迅回忆儿时生活的一部散文集,较完整地记叙了他儿时的生活,能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活动二: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呆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联系实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