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邓稼先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邓稼先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4 13: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0.邓稼先 ◆走近作者
杨振宁,安徽合肥人,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主题解说,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深情的回忆,借助描写和议论,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难点突破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要回顾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主要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作者从历史的高度颂扬了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B A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B.赴美国普渡大学读书的邓稼先,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C.邓稼先在“两弹”研究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会骄傲自满。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D4.调整下列语句顺序,使语句连贯。
①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寥寥无几。②报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③他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④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
点拨:注意句子中能够体现时间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词语。 ④①③②5.引号在句中的作用有:A.表特定称谓 B.表特殊含义 C.表强调 D.表引用 E.表讽刺否定。说说下列引号的作用。(只填代号)
(1)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
(2)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
(4)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 )
(5)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BEDAC回望钱学森
①一天,炊事员对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你爸爸是个有学问的人。他儿子听了觉得好笑,心想,这事还用你说?炊事员不慌不忙,接着讲,你爸爸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像出席正式场合,从来不穿拖鞋、背心。明白不,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学森的儿子听罢一愣。从此就向父亲学习,每逢去餐厅吃饭,必穿戴得整整齐齐。 ②还有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我说是欣赏,他眼中流露的正是这样的目光。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笔者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莫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③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考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钱学森的这份自供,同时也纠正一个误区:一个人的成才与否,跟考试成绩并不绝对成正比。④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有天一大早——是个假日,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的特别响。乐曲高潮到一半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了钱学森。我这才知道中国学生比犹太学生更用功。”钱学森在麻省理工的一位学生麦克则回忆:钱学森教学很用功,全心全意用在课程上,他希望学生也付出相同的热忱学习,如果他们表现不如预期,他就会大发雷霆。有一次,他要求麦克做一些有关扇叶涡轮引擎的计算,麦克说:“我算了好一阵子,但到了午餐时间,我就去吃饭了。回来的时候,他就在发脾气。他说:‘你这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算到一半竟敢跑去吃中饭!” 6.本文主要叙述了钱学森的三件事,从不同角度表现其精神品质,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的朋友看到钱学森的手稿是在“欣赏”,由此可以看出钱学森的哪些特点?
他对科学研究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一切都力求完美的思想。他穿戴整齐地吃饭,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他的书写手稿工整,表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 他在中国的学习成绩和他在美国的学习、工作,表现出他的勤奋精神。8.文章为什么要写他在中国的读书成绩?
写他在中国的读书成绩,与后来的成就做比较,说明他是靠自己的勤奋、刻苦、努力而成功的。
9.说说作者在第③段的画线句中要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他的成功,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勤奋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但必须要勤奋努力。(意思对即可)10.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1)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写墓志铭】
1988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