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列夫 托尔斯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1.列夫 托尔斯泰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4 13:1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1.列夫·托尔斯泰 ◆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传记《三作家》《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他的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词语积累
禁锢:束缚,限制。
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足,值得。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发愁,指闷闷不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中显得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主题解说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他高贵不凡的灵魂。◆疑难探究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写作借鉴
1.本文浓墨重彩的肖像描写精彩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激情赞美及由衷的敬佩之情。文章通过对人物眼、耳、鼻、头发、脸庞、胡须、眉毛、身体等的精雕细刻,深刻地揭示出人物丰富,深远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突出托尔斯泰平凡中的非凡特质。
2.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出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且寓意深刻,韵味无穷。 A 2.请用“____”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粗制烂造 默默无声 藏污纳诟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颔首低眉 无可制疑 暗然失色
改正:
烂—滥,诟—垢,威—危,皇—惶,制—置,暗—黯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养殖业低迷,饲料加工企业的利润微不足道,无法与相关产业的利润相比。
B.他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地和我对起话来。
C.别太在意别人的评论,不然你会总是郁郁寡欢!
D.她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点拨:“微不足道”是形容非常渺小,不值一提。此处应该用“微乎其微”。A4.(2016,荆门)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5月4日,荆门市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校黄博文同学,并祝贺他荣获“五四好青年”。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点拨:A.语义重复,删去“其原因”或者“造成的”;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结尾加上“的称号”;D.动宾搭配不当,“新思路”改为“新蓝图”或者“描绘了一幅”改成“构想了一条”。C5.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
(1)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通过他的作品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6.文学常识填空。
列夫·托尔斯泰是___国伟大的____________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_______”的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批判现实主义第一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
阅读“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回答问题。
7.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段主要信息的句子。
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8.从选文看,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怎样的特点?
有威力,富有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和深刻、准确的洞察力。9.认真阅读选文,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含蓄地揭示出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代文豪的才气与睿智。10.“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句子中“闪光的珠宝”指的是什么?“甲壳”指什么?作者这样说有怎样的目的?
“闪光的珠宝”是指托尔斯泰那双珍贵、敏锐的眼睛;“甲壳”原指虾蟹等动物的外壳,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这里指胡子、眉毛、头发保护眼睛。这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这也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二)
【甲】
①1955年11月,列夫·托尔斯泰周旋于圣彼得堡的文人中间,他对他们感到一种憎恶与轻蔑,他们的一切于他都显得是卑劣的、虚伪的。
②远远看去,这些人似乎有艺术家的桂冠。如屠格涅夫,起初,他佩服并欣赏他,近看却使他非常失望。1856年时代的一幅肖像,正是他处于这个团体时的留影;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别人那各种自然的态度旁边,只有托尔斯泰神态严肃,他瘦削的脸庞,深凹的腮帮,僵直地交叉着的手臂,显得非常碍眼。托尔斯泰穿着军服,立在这些文学家后面,正如苏亚雷斯所写:“他不像其中一员,倒像是个看守,随时准备把他们押送到监狱中去。”③可大家都恭维这初来的年轻同道。屠格涅夫亲密地向他伸着手,但托尔斯泰的犀利眼神,加上二三个会令人暴跳起来的恶毒词句,常常让屠格涅夫感到很难堪。“他永远不相信别人的真诚,一切道德情怀他都觉得是虚伪的,他爱用逼人的目光逼视他所认为的骗子……”时间使托尔斯泰和其他文学团体离得更远。他不能宽恕这些艺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乙】
在莫斯科过了一冬,1882年1月列夫·托尔斯泰参加了调查人口的工作,也因此亲眼看见了大都市的贫困状况。印象非常凄惨,他第一次看到这文明隐藏着的毒瘤。那天晚上,他向一个朋友讲述他的所见时,“他叫喊,号哭,挥动着拳头”。
“人们不能这样生活!”他号啕着说,“这绝不允许!绝不能……”几个月之久,他又堕入悲痛的绝望中。……他正面坐着,手臂交叉,穿着农夫的衣服,神气颇为颓丧。他的头发是黑的,但唇髭已经花白。他的长须与鬓毛已经全白了。双重的皱痕在美丽宽广的额角上画成和谐的线条。这巨大的犬鼻,这副直望着你的又坦白又犀利又悲哀的眼睛,含着多少温和善良啊!它们看你那么透彻。它们不过是在为你怨叹,为你可惜。眼眶下的面孔,留着痛苦的痕迹。他曾哭泣过,但他坚强,随时准备战斗。
(选自《名人传》,有删减)11.从表现托尔斯泰性格特征的角度,赏析选文【甲】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画线句子中的“犀利”“暴跳”“恶毒”“难堪”等词生动传神,勾勒出一个尖刻(严苛)、直率(坦率、率真)的托尔斯泰。
12.(原创)用一句话分别概括选文【甲】和【乙】的主要内容。
【甲】周旋于文人中的托尔斯泰__【乙】参加调查人口工作的托尔斯泰13.(原创)选文【甲】从哪些角度写托尔斯泰,抒发了托尔斯泰什么情感?
外貌、动作,憎恶文人虚伪
14.(原创)选文【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托尔斯泰?
富有同情心,坚强
15.(原创)“他第一次看到这文明隐藏着的毒瘤”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生动形象地揭露当时表面繁华,其实百姓生活贫困、苦不堪言的社会现实。16.某班举行以“走近名人——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题目。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2)请你为托尔斯泰拟写一段颁奖词。
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直直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婉转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3)【名言我积累】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有很多至理名言流传于世,请你写出两句托尔斯泰的名言。
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但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4)【名句我来解】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就愈小”。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理解。
一个人对自己的估计越高,就越容易产生自满的心理,就越不容易取得进步。名著导读——巨人三传
罗曼·罗兰,法国文学大师,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痛感20世纪初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为此创作了“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欣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拥有了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了震惊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