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20.古代诗歌五首◆走近作者
陈子昂(约661—702),字伯玉,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其诗作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人所传诵。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诗人。◆写作背景
《望岳》 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主题解说
《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望岳》全诗以“望”字为线,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情景交融,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出蓬勃的朝气。《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农人淳朴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农人的热爱。
《己亥杂诗》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疑难探究
(1)《登幽州台歌》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2)《望岳》和《登飞来峰》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借景抒怀。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都表现了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
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3)请赏析《望岳》《游山西村》《己亥杂诗》三首古诗中的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chuànɡ 悲伤 tì 眼泪 cénɡ 同“层” zì 眼眶 tún 猪肉 yín 吟诗 B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杜甫——唐代——诗圣
B.《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
C.《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D.《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思想家、诗人D4.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穿越时空,表现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和《登飞来峰》两首诗中都有诗人登高远眺,借此表现出心中雄心壮志的诗句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饱含哲理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们赞美退居二线仍默默发挥余热,做出贡献的工作者时,就会自然想起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观看右面的一幅《望岳图》,请配上四句恰当的诗句,并用自己的话描写这幅画面。
(1)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面:
大自然的神奇峻秀啊,仿佛都在这一山上凝聚,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如同被分割为黄昏和拂晓。看那峰峦迭起,云雾起伏,胸中一阵阵荡起浩然之气,睁大眼睛,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暮霭重重的山林,视野那么的开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6.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对即可)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二)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______________的气势和_____________的景色。高大雄伟神奇秀丽“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11.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C(三)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1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四)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4.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①村民的热情好客;__②优美的景色;__③淳朴的风土人情。15.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16.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豚”指猪肉;B.“丰收后”错,应为春天“祈福”;C.“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D(五)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_________________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白日斜(或天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8.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B19.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20.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