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21.伟大的悲剧◆走近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名人传记代表作品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长篇回忆录《昨日的世界》等。◆背景链接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前往南极。与此同时,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也正向南极进发。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阿蒙森捷足先登。斯科特一行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命运。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白雪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遗书,发挥想象写下本文。
◆主题解说
文章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他们为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重点突破
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斯科特探险队与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了——失败之悲;
②斯科特要忠实地去履行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作证之悲;
③斯科特他们在归途中全部牺牲——死亡之悲;
④“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是深切的——世人之悲。B 2.用横线标出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①畏琐不前( ) ②风餐路宿( ) ③不可思意( )
④疲惫不勘( ) ⑤精疲力揭( ) ⑥搏学多识( )琐—缩路—露意—议勘—堪揭—竭搏—博B 4.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 )
(2)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
(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记叙描写议论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
B.××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使”)A6.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央广网青岛10月26日消息 正在单人驾驶帆船穿越太平洋的中国职业帆船选手郭川在航行至夏威夷附近海域时,于北京时间25日下午三点之后与岸上团队失去联系。当地海事救援机构派出搜救飞机,发现了帆船,但甲板上无人。第二架搜救飞机也已飞抵事发海域,扩大搜救范围。美国海军确认已派两艘船驰援,搜救人员将登上三体船检查。中国帆船选手夏威夷海域失踪 美海军派船搜救7.你班拟开展以“漫画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两位,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备选人物:张骞 徐霞客 余纯顺 哥伦布 麦哲伦 阿蒙森
古今中外,探险的名人不胜枚举:航海家郑和不畏艰险,亲率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海家哥伦布坚信真理,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探险家张骞坚持不懈,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2)你班正围绕“探险的意义”展开辩论,如果你是正方代表,请针对下列反方观点进行反驳。
反方观点:我方认为,探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只会消耗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钱财,搞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是非常不值得的。
正方观点:
我方认为,探险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而且,探险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一)
阅读“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两段回答问题。
8.“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如何理解他们此时的内心感受?
他们思念家人,渴望回家,可是他们在登上南极的竞争中输了,回家就意味着要为成功者作证,这等于宣告自己失败,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艰难的抉择。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10.“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焰”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到达贮藏点时的高兴心情,也暗示他们在这寒冷天气中对火的渴望。
11.选段中,探险队员受到的威胁有哪些?
寒冷、饥饿。(二)
第一个到达北极的探险家
①20世纪初,对北极地区探险已转为谁最先到达北极的竞赛。对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来说,拿下北极是他一生固定不变的目标。他在1908年做决定性冲击之前的20年中,曾做过多次尝试,结果都失败而回。
②1908年7月,皮尔里乘“罗斯福”号到埃尔斯米尔岛,那里离北极665公里。他那精锐的7人小组由船长、外科医生、秘书、助手以及两名探险家组成。17个爱斯基摩人及133只狗专门为他们运输必需品。③皮尔里驾驶着“罗斯福”号,谨慎地航行在格陵兰岛与埃尔斯米尔岛之间塞满冰块的航道上。在连续不断冲入松散浮冰块563公里之后,9月5日,“罗斯福”号被牢牢地冰封在离北极805公里处的谢里登角外。在返航时,皮尔里让人用炸药进行爆破,使船脱离了冰封。
④1909年2月底,皮尔里在离北极665公里的哥伦比亚角配置他的雪橇队。一共有24人、133条狗、19架雪橇以及2950千克供应品。雪橇队唯一的任务便是把他的7人小组带到发起冲击的有利地点,保证小组有足够的狗、粮食和精力来发起决定性的冲击。
⑤从3月1日到4月1日,皮尔里探险队离岸出发横越积冰。这一个月的行军极其艰苦。冰面受风和海流的压力形成锯齿状冰脊和高达18米波状的冰丘。更令人烦恼的是突然出现的冰间水路,使雪橇无法前进。有一段冰间水路,光是等它合拢就耽误了6天时间。其他冰间水路皮尔里利用浮冰渡过去,或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很快形成的薄层冰上一步步地越过去。⑥1909年4月1日,他们离北极只剩246公里了。在最后的冲击队伍中,只剩了皮尔里、马特·亨森以及4个爱斯基摩人。马特·亨森是皮尔里20年北极探险中最信赖的伙伴、北极地区最优秀的驾橇手之一。
⑦那几天的天气很晴朗,他们一刻不停地向北冲刺,越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冰原,只有吃饭和休息才短时间地停止行军。
⑧1909年4月6日上午10时,皮尔里推算他们已经到达目的地。在使用六分仪进行观测确定他们所在的位置是北纬89°57′之后,这支队伍迅速地在北极附近筑起临时用的爱斯基摩式圆顶冰砖屋,把用品从雪橇上卸下。接着便吃晚饭。皮尔里没吃晚饭。写完日记后,他先狠狠地睡了几小时。⑨皮尔里在日记里写道:“虽然北极就在眼前,但我实在太疲倦了,无法再迈出最后的几步……那时我已到了筋疲力尽的程度,已不能意识到我已达到了一生奋斗的目标。”
⑩皮尔里醒来之后,精力得到恢复。他在世界之顶插上了几面旗帜,这几面旗帜分别是:海军联盟旗、队旗、美国国旗、和平旗、红十字旗。其中那面美国国旗是他妻子缝制的,在15年的北极探险中他一直携带这面旗帜。皮尔里终于成了第一个到达北极的探险家。
(选自《小爱迪生》,作者摇篮。有删节)12.皮尔里探险队横越积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探险队在横越积冰时遇到了锯齿状冰脊和高达18米波状的冰丘,而且出现了冰间水路,使雪橇无法前进。
13.第⑥段中的两个加点词“只剩”分别强调了什么?
示例:第一个“只剩”强调了探险队与北极的距离不远了;第二个“只剩”强调了探险队所剩人员之少,反衬了探险路途的艰难与危险。
14.本文运用了什么顺序组织全文?请找出你的依据。
本文运用了时间顺序组织全文。依据:“1908年7月”“9月5日”“1909年2月底”“从3月1日到4月1日”“1909年4月1日”以及“1909年4月6日上午10时”等。15.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的诚信、坚毅、团结和无私等优秀品质。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语文与优秀品质”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积极参加。
(1)搜集成语:请你所在的小组分别搜集两个能够表现人类诚信、坚毅、团结和无私品质的成语,与同学们共享。
①表现诚信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坚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团结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现无私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心诚意__千金一诺__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锲而不舍__破釜沉舟__百折不挠众志成城__齐心协力__同舟共济大公无私__舍己为人__克己奉公(2)品评人物:请将你所读过的名著中具有某种优秀品质的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说明出自哪部名著、主要事迹与性格。
示例:《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他曾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面对人生困境,他勇敢、坚毅,充满劳动热情,敢于同恶劣的环境做斗争,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英雄本色。
(3)提出建议:你认为本次活动除了以上两种活动形式以外,还可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请再写出两种。
诗文朗诵比赛、手抄报展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