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下册地理习题课件: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八年级下册地理习题课件: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2-24 21: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典例精讲
例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读“秦岭南北景观图”,回答:
(1)秦岭以北属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由于纬度位置和秦岭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两大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该线以北地区1月份(年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0℃,河流结冰,气温年较差大,是我国的暖温带、中温带地区。而南边的南方地区恰恰相反,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现象,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我国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该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地区。总而言之,秦岭—淮河一线确定的主要依据是气候。
答案:(1)A (2)0 800例2:北方地区的典型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和南方的植被差异。由于南方地区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北方地区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植被采取落叶方式自我保护,故主要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C一、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 。
2.地形:以平原和 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
①气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②降水: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黄海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4.“黑土地”: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
5.“黄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被称为“ ”。黑土地黄土地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优势条件: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7.粮食作物:小麦、谷子等。
8.经济作物:甜菜、棉花、 等。
9.不利条件: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10.解决措施: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 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11.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本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豆南水北调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2.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
A.5℃ B.8℃ C.-4℃ D.16℃BC3.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形成我国甲地种小麦,乙地种水稻的粮食格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生活习惯AC5.肥沃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
6.华北平原的农作物熟制是( )
A.两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一熟CA7.北方居民的主食是( )
A.小米 B.稻米 C.大米 D.面食
8.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DD9.下表是我国某地自然要素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1)表中的某地位于 地区(南方、北方),判断的依据
是 (写出其中的一条)。
(2)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河网密布,是水乡泽国 B.该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C.该地民居以竹楼为主 D.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E.该地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E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
A.长江 B.黄河 C.秦岭—淮河 D.南岭
11.四幅图中,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CB1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界线南北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
13.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
A.四季有花常见雨
B.旱地麦浪泛金黄
C.大漠黄沙驼铃响
D.青稞美酒锅庄舞BB14.下列叙述中,与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 ②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③赛龙舟为传统的运动项目 ④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⑤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5.影响我国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不足 B.耕地面积狭小 C.水资源缺乏 D.市场狭小AC16.读“秦岭南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以北属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秦岭以南生长的水果以 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 。A柑橘水稻(3)下列各项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有 (填写代号)。
①黑土地 ②赛龙舟 ③泼水节 
④冰灯 ⑤窑洞 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4)为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我国正在修建 (填跨流域水利工程)工程,此工程主要是将 流域的水调往华北、西北地区。①④⑤南水北调长江17.读我国四大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和 山脉以东,东到 海和 海,北面大致以 为界与 高原为邻。
(2)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大兴安岭渤黄长城内蒙古小麦花生(3)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本区春旱严重,春旱的主要原因是 。
(4)华北平原的人们为应对春旱,采取了很多措施,从长远看,这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 B.发展节水农业
C.南水北调 D.海水淡化
(5)三江平原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的“米粮仓”,请简要说明三江平原成为“米粮仓”的自然原因。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水资源缺乏春季降水少,用水量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