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
2.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2)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教学难点: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的语言,并学会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一定了解,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在品味语言中了解了大作家雨果对此事的看法及对圆明园的赞美。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品味语言,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
2.因年代及国家的不同学生理解有困难,所以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反语“彻底、漂亮、丰功伟绩”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4.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1.
导入: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介绍圆明园、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2、介绍作家
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活动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
。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5、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反语‘彻底、漂亮、丰功伟绩”’运用”和2中的“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主要运用的活动策略有:活动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统一;学生主体性策略等。活动评价注意:
读音正确,语言表述通顺流畅。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活动二】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学生朗读所划的语句,细细体味语言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6、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3“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主要运用的活动策略有:活动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统一;学生主体性策略等。活动评价注意:语言表述通顺流畅。
四、综合建模
【活动三】
1、拓展练习: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A.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能够这样做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请具体说说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都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创造者。
B.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设计意图】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4“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主要运用的活动策略有:活动教学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统一;学生主体性策略等。活动评价注意:语言表述通顺流畅。
【教师小结】
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当堂检测】
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chàn)巍巍
B.
瞥(piē)见
给(jǐ)予
珐琅(fǎ)
赤裸裸(luǒ)
C.
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liáo)乱
D.
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2、
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
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C.
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D.
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3、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
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
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中心意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赞美圆明园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讽刺侵略者
【作业设计】
A层: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B层: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