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第1课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第1课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4 16:5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9课岳麓版第1课时Contents Page目 录 页知识点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知识点二 进入电气时代1.条件:“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 日益扩大,经济稳步发展。(1)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 ,工业革命开始。
(2)机器动力的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1814年,
发明蒸汽机车,人们迎来“铁路时代”。2.表现市场需求珍妮纺纱机史蒂芬孙3.扩展:半个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扩散,纺织业和 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铁路业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形成的理由
(1)机器大工业产品丰富,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2)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规模扩大,因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深层点拨图解识记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范围: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3.标志:以冶金、 、 、合成化工为标志。内燃机技术发电机发电机内燃机电气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深层点拨主题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2)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于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史料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导读 史料讨论了土地、人力、技术革新与工业革命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缓解了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一些困难,如新土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燃料,从而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同时为英国本土节约了大量土地,带来了更多劳动力。史料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 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 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答案 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了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主题二:以新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历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暴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史料 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约翰·尤·内夫导读 史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城市化生活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人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人的隐私得不到保障等。史料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 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答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
答案 A2.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中“乡间”“人民”“抛进城门口”反映了工业革命中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火车把乡间的人民带到城市中,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而材料并没有体现A、B、D三项内容,故选C项。
答案 C3.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1820年”,19世纪初期的欧洲在经济领域的大事是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5、16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形成。
答案 C4.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
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解析 1790年和1898年分别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 C5.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
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形象解析 从时间信息来看,是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制定公共卫生条例,显然是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
B项中的“早期殖民扩张”,C、D项中的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都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故排除。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