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铜仔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丢丢铜仔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02-24 20: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丢丢铜仔
听老师唱一段歌曲,思考:
1、你听过这首歌曲吗?
2、你能听出歌曲来自哪个地区吗?老师用什么方言演唱的?
我们再次感受到这首歌曲:
1、怎样的特点?
2、歌曲中最有特色的是哪一句?你能模仿一下吗?
我们再次感受到这首歌曲:
1、怎样的特点?
生动 活泼 有趣
3、歌曲中最有特色的是哪一句?你能模仿一下吗?
下滑音“丢↘”
《丢丢铜仔》歌曲背景源头
《丢丢铜仔》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歌中的‘丢丢铜’是像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历经河道的急流险滩了。这首歌曲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火车行到伊都,阿妹伊都丢,唉唷磅空呐。磅空的水伊都,丢丢铜仔伊都,阿末伊都,丢仔伊都滴落来……”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
玩一玩:设计表现火车由“远——近——远”的行驶情景,模仿火车由远及近、渐行渐远的声音效果,并反复练习。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有趣、活泼、生动。
学唱《丢丢铜仔》
欣赏《丢丢铜仔》不同版本
1、《丢丢铜仔》合唱
2、 《丢丢铜仔》小组唱
3、 《丢丢铜仔》表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