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 五 首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诗 五 首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5 16: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一.解释下列词语:

来日:指从故乡动身起程的那天。

绮(音:
)窗:镂花的窗户。

著花未:开了花没有。
划分诗歌的节奏:
君自/
故乡
/来,
应知
/故乡
/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故乡”一词在起首两句中的迭现,使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资深游子想知晓“故乡事”

急切
心情。
2.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很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是否开花?
花草本是无情物,可作者对寒梅却情有独钟,可见寒梅寄托着作者思乡的情感,运用借物抒
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老师讲解: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
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复,倒反而觉得亲切有味。接着进一步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
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又这样充实。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丰厚的生活内容和多么
美好的思想情操。赵殿成评这首诗说:“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诗歌的主题:
通过描写游子询问家乡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

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
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
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
解题:
夜雨:下雨的夜晚
寄北:本文解释为寄内,即寄给自己的友人。
老师讲解: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一.①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巴山夜雨涨秋池”透露出怎样的情感?
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
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
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
也超越了空间。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
远,亦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
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诗歌主题:
《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
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
和思乡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张乔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解题:淮上:指扬州
别:不是送别,而是握别。
思考:

诗中第一、二句写了哪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
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
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
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
写到极致。

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
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
别之情。
老师讲解用:这首诗有一个特点,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向潇湘”,诗人自己则
上长安。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一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以故“杨花愁杀
渡江人”。“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里虽只写“渡江
人”,然而彼此羁旅漂泊,南北分离,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跃然纸端。这一
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在握别岸头,已是愁绪万千;到得离亭宴上,更是酒酣情浓,欲言又止。此时,风笛奏起一支凄清怨慕曲,笛声远扬,载着千钧愁情,报告着别离的时刻到来,两位朋友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这一联,是即景生情,“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心境,颇具典型意义。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唐代著名诗人,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代
表作《腾王阁序》。
解题:杜少府:王勃的朋友
少府:是官名。
之:去,往。
任:上任
老师讲解:这首诗诗题或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属“工对”中的地名对,写得十分壮阔,十分工整。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
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官宦游徙迁谪,那是寻常之事,故此次分别亦属自然。
于是过渡到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是相知如己,即使天涯海角,
也像邻居那样近在咫尺,意思是亲密无间。这是惜别之意,也是宽慰的话,道出
彼此情意之深,为下句作了铺垫。于是尾联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
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
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
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
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主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
诗人对友情的豁达
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
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
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这是一首酬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
诗来酬答他。
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
这里用“巴山
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很荒
僻偏远的。此句应白诗中“二十三年折太多”一句。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
跟嵇康是好朋友。嵇
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
嵇康的
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
年因政
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
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
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
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无限怅惘的心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
易赠诗中“举眼风光
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
有才能的人却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
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
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

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
打击,长期远贬异
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
意深刻的名句。
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
表达了诗人对
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