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三
峡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据记载,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人民比较同情,对权贵有所不满;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作者对祖国的雄伟江山、秀丽风光作了形象的描绘,记述了不少生动的故事,抒发了爱国胸怀,文笔简洁精美,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起了先导作用,影响很大。
关于课文: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亦称夔峡,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过此发出“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故称夔门,古称瞿塘关,形成“西控巴蜀收万壑”,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擅奇于天下。峡江两岸,青山不断,群峰如屏,船行峡中,时而大山当前,石塞疑无路;忽又峰回路转,云开别有天,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得名于三峡明珠——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东起宜昌南津关,西至秭归香溪河口。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猿猴难攀。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给下列字注音
阙
嶂
曦
襄
溯
御
漱
涧
啸
属
巫
巘
翻译下列句子。
①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③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
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⑤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常听到
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
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那叫声)在空谷中鸣荡,哀婉凄切,
久久不绝。
⑧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
的猿猴叫声哦,不禁泪湿
衣裳。
三.诵读下列句子,用“/”线划出停顿的地方
第
1
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
2
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
3
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三.分析课文。
1.第一段重点写什么?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第
1
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
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
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第二段写什么?突出什么特点?
第
2
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第三段写什么?表现出景物什么特点?
第
3
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
四种景物,总结全段。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什么?
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写秋峡以代表性
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讲解:第
2、3、4
段写水,并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
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
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
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
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
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
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
写“水”。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
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
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