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复习【复习目标】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认识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认识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施力物体,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
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复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复习目标,引入新课。
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知识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
知识总结: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即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2.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量不同。弹簧的长度指的是弹簧的原长或受拉力时的总长度。其中弹簧的原长即是弹簧不受力时的长度,用L0表示;弹簧受力时长度用L表示;而弹簧的伸长量指的是弹簧受力时的长度。
情景引入 生成问题
在本章学习中我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掌握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我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加强?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力
1.如图所示,穿旱冰鞋的小红用力推墙,结果她远离墙运动起来,这说明__人__与__墙__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小红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墙__,受力物体是__小红__。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小红__,受力物体是__墙__。这个实例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0~5__N,图中的示数为__2__N。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__长__,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第2题图)
(第3题图)
3.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这座桥面受到的压力超过__2×105__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当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__竖直向下__的。(g取10
N/kg)
3.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观察指针是否在零点,否则要调零;轻轻来回拉动挂钩防止弹簧卡壳。(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水平且与刻度板面垂直。
归律总结:
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2.同一物体的重力在不同位置会发生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3.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4.重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5.g值跟地理位置有关。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通过复习我掌握了什么知识?
2.我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加强?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并给定等级。
群学:组长统计疑惑并解疑。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如图所示,甲同学用力推乙同学。
(1)画出甲对乙的推力的示意图。__如图所示__
(2)你认为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甲、乙都后退,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方案二 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B )
A.4
N和8
N B.4
N和4
N C.4
N和0
N D.8
N和8
N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