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会利用液体压强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连通器及其特点。
【学习重点】
液体压强规律。
【学习难点】
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方法指导:实验时注意检验压强计的气密性。用手挤压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液柱是否有高度差。
特别提示:
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面积无关。
2.深度: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3.p=ρgh适用于求静止液体内部的压强,也可求质地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则此时ρ为柱体的密度,h为柱体的高度。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上述漫画说明液体(水)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33~3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在玻璃管的底部和侧壁上的开口处包上橡皮膜,往玻璃管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发现橡皮膜__外凸__(选填“外凸”或“内凹”),这说明__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在圆筒的不同高度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压强__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__。
3.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中,探究液体压强的工具是__U形压强计__。
(2)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无关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深度__的关系,结论是:__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__。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乙、丙__两图进行对比。
方法总结:
对于液体产生的压强、压力来说,明确压强是关键,一般先求压强p(p=ρgh),然后再求力F(F=pS)的大小,而对固体产生的压强、压力,明确压力是关键,一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压力F,然后根据p=,求压强p的大小。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哪些疑惑?
自主阅读教材P34~3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要知道液面下某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即可。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求深度为h的平面受到的压强多大?
学生分组推导,完成下面式子。
(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V=__Sh__。
(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大?m=__ρ液Sh__。
(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少?
G=__ρ液Shg__;F=__ρ液Shg__。
(4)平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p=__ρ液Shg__。
5.液体压强大小的专用计算式是怎样的?其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是怎样的?
答:计算式:p=ρ液gh,其中:ρ液指液体的密度,其单位:kg/m3;h指深度,其单位:m;p指液体内部压强,其单位:Pa。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问,并帮助解疑。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A、B、C三点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__pA<pB<pC__。
方案二 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6
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600__Pa;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那么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__变大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