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浮力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工作原理。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
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浮力的应用。
————————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特别提醒:
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要点提示:
要使比水的密度大的物体漂浮在水面,必须采用“空心”法。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都听过一句俗话,叫“摸着石头过河”。可是你见过坐着石头过河吗?在非洲南部的热带河流中,就有这种浮石。它小的不足几十克,大的可达上百米长。当地居民用这种石头做成“石筏”。浮石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58~6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轮船在水面上处于漂浮状态,其所受浮力__等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自身重力,排水量是指__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__。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自身受到的重力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3.气球和飞艇靠充入密度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热空气、氢气)来工作的。4.密度计是根据物体漂浮时__受平衡力__的原理制成的,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__相同__,浸入液体中的深度__不同__。(后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5.如图所示,一艘轮船在甲海洋中航行,水面在轮船上的A位置。当该轮船驶入乙海洋中时,水面在轮船上的B位置。设轮船的总质量不变,轮船在甲、乙两海洋中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
F2,甲、乙两海洋的海水密度分别为ρ1和ρ2。则F1__=__F2,ρ1__<__ρ2。(均选填“>”“<”或“=”)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潜水艇对保卫我国的南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F浮__=__(选填“>”“<”或“=”)G。当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__上浮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7.如图所示,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艇悬浮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空,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中飞艇自重1.2×103
N,所携带设备重800
N,则其受到空气的浮力为__2__000__
N。若要返回地面,应__减小飞艇的体积(将飞艇内的气体放出部分)__
规律总结:
1.密度计和轮船都是根据漂浮条件制成的,故它们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浸入的体积小些,在密度小的液体中浸入的体积大些。
2.同一支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漂浮时所受的浮力是不变的,液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由比较V排确定,V排越大,ρ液越小,这种方法适用任一漂浮物体。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哪些疑惑?8.2010年5月28日清晨,美国男子乔纳森用一大簇氢气球绑在椅子上将自己送上天空(如图所示),实现了人类首次靠氢气球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壮举。
(1)若整个装置的总体积为100
m3,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则整个装置受到空气的浮力为__1290__N。(g取10
N/kg)
(2)乔纳森为了降落,剪断了几个气球的绳子,则整个装置所受的浮力__变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该密度计在被测液体中__漂浮__(选填“悬浮”“漂浮”或“下沉”)。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__<__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__=__m2。(后两空选填“<”“=”或“>”)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问,并帮助解疑。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皮划艇是一项水上运动项目,如图所示,某次比赛中,两运动员的总质量为145
kg,双人划艇的质量为15
kg,则该划艇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1__600__
N,排开水的体积为__0.16__m3。(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方案一图) ,方案二图)
方案二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潜水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水艇模型的重力实现浮沉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水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水艇悬浮
D.潜水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