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
【复习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复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复习目标,引入新课。
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知识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
规律总结:
1.判断是否做功的方法:(1)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否则就没有做功。
(2)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不劳无功”
“劳而无功”
“垂直无功”
2.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方法2:在做功的多少相同时,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方法3:如果做的功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比较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本章学习中我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掌握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我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加强?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功和机械能
1.一列质量为1×103
t的火车,以180
km
/h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9×103
N。
(1)火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2)火车行驶1
min,重力做了多少功?机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大?
规律总结:
三种机械能变化的辨析:
1.动能是否变化的判断依据:速度与质量二者其一变,则动能变,二者同时变大或变小,则动能也改变。
2.重力势能是否变化的判断依据:高度与质量二者其一变,则重力势能变,二者同时变大或变小,则重力势能也改变。
3.弹性势能是否变化的判断依据:同一弹性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改变,则弹性势能改变;不同弹性物体的弹性势能一般不作比较。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通过复习我掌握了什么知识?
2.我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加强? 解:(1)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F牵=f=9×103
N。
(2)火车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WG=0。
因为180
km/h=50
m/s,1
min=60
s,所以火车在1
min时间内行驶的距离:s=vt=50
m/s×60
s=3×103
m,机车牵引力做的功:W牵=F牵s=9×103
N×3×103
m=2.7×107
J,牵引力的功率P===4.5×105
W。
2.小明利用装有细沙的盒子、小桌、质量不同的砝码等器材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过程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答:(1)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2)物体质量相同,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并给定等级。
群学:组长统计疑惑并解疑。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跳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如图所示是描绘了某同学某次跳绳时重心移动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他的重心移动的最大高度为__6__cm。若该同学的体重为500
N,则他1
min内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_75__W。
方案二 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最高点A摆至最低点B的过程中,__重力势__能转化为__动__能。在转化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总量__不变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