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学案:12.3 机械效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春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学案:12.3 机械效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2-24 18: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
【学习重点】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及其变形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难点】
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能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易错提醒:
功、功率、机械效率、省力与不省力的区别:
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Fs。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P=。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即η=。机械省力是指用机械时所用的力比不用机械直接用手时的力小。做功多的不一定功率大,做功快的不一定做功多;效率高的不一定省力,省力的不一定效率高。所以,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省力之间没有联系,互不决定其大小。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现代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效率,例如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使用机械做功时也要研究机械效率,什么是机械效率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阅读教材P85~8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为了达到目的,人们必须要做的对人__有用__的功叫做有用功,用符号__W有__表示。
2.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时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__额外__功,用符号__W额__表示。
3.__有用功__与__额外功__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用__W总__表示。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式为__W总=W有+W额__。
4.如图所示,升旗过程中,克服旗的重量做的功是__有用功__,克服绳子重量做的功是__额外功__,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__额外功__。(选填“有用功”“额外功”或“总功”)5.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大小为1.25
N的拉力F,将重为1.8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则有用功是__0.36__J,额外功是__0.14__J。
自主阅读教材P86~8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6.物理学中,将__有用功__与__总功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为__η=__。
7.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答: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因此,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η总是小于1。
规律总结:
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方法:
(1)总功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W总=Fs。
②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W额。
③公式法:W总=或W总=。
(2)有用功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W有=G物h。
②W有=W总-W额。
③公式法W有=W总η。
(3)额外功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W额=G动h,W额=F摩s。
②W额=W总-W有。
③公式法W额=W总(1-η)。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哪些疑惑?
8.小雪和小红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她们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的位置。
(1)小红__匀速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
N;同时小雪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2
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N
弹簧测力计
提升的高度/m
有用功/J
总功/J
机械效率
1
0.4
0.2
0.2
100%
(2)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她们意识到出了错误。请你帮助她们找出原因__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错误__。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__66.7__%。
(4)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
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变大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问,并帮助解疑。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 一名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450
N的重物,重物在5
s内匀速上升了1
m,动滑轮重50
N,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此过程中的有用功和额外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1)有用功为:W有=Gh=450
N×1
m=450
J,
不计绳重及摩擦,额外功为:W额=G动h=50
N×1
m=50
J;
(2)总功为:W总=W有+W额=450
J+50
J=500
J,
η=×100%=×100%=90%。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