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2节海水“晒盐” 第2课时溶解度(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第2节海水“晒盐” 第2课时溶解度(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7-13 09:12:2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八单元 第2节 海水“晒盐” 第2课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2.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肯定不变的是( )21教育网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3.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p点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4.某温度时,下列各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降低温度可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氯化钾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硫酸钠溶液
5.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比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7.制豆腐最后一道工序是“点豆腐”(使豆浆变成块状豆腐)。 民间常用卤水(主要是氯化镁)或者石膏粉末点豆 腐,若用石灰石代替石膏则起不到点豆腐的作用。以上事实表明( )
A.石膏、石灰石均难溶 B.石膏微溶,石灰石难溶
C.石膏难溶,石灰石微溶 D.石膏、石灰石均微溶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问题:
(1)t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2)现有一杯20℃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到40℃时,变为饱和溶液,你认为该物质可能是A、B、C中的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当A中混有少量B时,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提取较纯净的A。
9.下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21cnjy.com
(1)t2℃时,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
(2)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21·cn·jy·com
10.实验探究。如图,小试管中装有混有硝酸钾固体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烧杯中装有一定的水,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生石灰,试管中的固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
【解析】由于溶解度受到温度、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的共同影响.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加入大量的KNO3固体,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趋向饱和,但是不会增大KNO3的溶解度,故A错误.
B、升高温度,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导致溶解度增大,故B正确.
C、加入水,会使溶液质量分数减小,而不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
D、降低温度,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所以降低温度会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硝酸钾晶体,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观察选项,故选D.www-2-1-cnjy-com
3.【答案】C
【解析】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故A不正确;
B、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是c不一定是熟石灰,也可能是气体或其他物质,故B不正确;2-1-c-n-j-y
C、P点表示在t2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可知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确;21*cnjy*com
D、由图可知,a与b相比,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a析出的晶体比b析出的晶体质量大,故D不正确.
4.【答案】C
【解析】对于饱和溶液在经过降低温度后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知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钠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即如果降温它们都会有晶体析出,所以它们都不符合题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对氢氧化钙溶液进行降温可以达到目的.【出处:21教育名师】
5.【答案】D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中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二者的区别是否能继续溶解某中溶质,所以证明某一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只要向试管中加入该种溶质,如晶体能溶则为不饱和溶液,反之为饱和溶液.【版权所有:21教育】
6.【答案】D
【解析】不同的溶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溶质不能比较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A不正确.2·1·c·n·j·y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很多,若通过降温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不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温度时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没有温度的限制不能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故C不正确.21*cnjy*com
7.【答案】B
【解析】石膏微溶于水,能使豆浆变成块状豆腐.而石灰石难溶于水,不能跟豆浆反应,所以不能用石灰石代替石膏.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1)ABC (2)C (3)降温结晶
【解析】(1)t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2)现有一杯20℃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到40℃时,变为饱和溶液,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该物质可能是C中的;
(3)当A中混有少量B时,我们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9.【答案】(1)甲 (2)乙>甲>丙
【解析】(1)t2℃时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即t2℃时,在相同量的水中甲物质溶解得最多,所以蒸发相同质量的水后甲析出量最多。21·世纪*教育网
(2)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降温后甲、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仍然为饱和溶液,且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丙物质降温后虽然溶解度升高,与甲相等了,但它此时为不饱和溶液,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来源:21cnj*y.co*m】
10.【答案】试管内的固体将减少。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温度越高硝酸钾溶解的越多,所以试管中的固体将继续溶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八单元 第2节 海水“晒盐” 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理解什么是溶解度
(3)了解气体的溶解度
(4)认识溶解度曲线
(5)知道降温结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通过活动认识溶解度曲线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
【教学难点】
(1)溶解度曲线
【课前准备】
多媒体、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21教育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出处:21教育名师】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二、新课学习
二、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就是溶解性。
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
例如:
氯化钠易溶于水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碳酸钙难溶于水。
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参考视频: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2·1·c·n·j·y
1.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 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溶解,溶液无色 几乎不溶于水
碘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溶解性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
视频:硝酸钾溶于水
2. 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_温度_,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溶剂质量_。
我们可以设计出下面的实验步骤
取5克硝酸钾加入20毫升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向刚才的溶液中再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又有什么现象?
[固体部分溶解,有固体剩余]
将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加热我们看到什么现象?
[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向溶液中再加入5克硝酸钾,又有什么现象?
[固体又全部溶解]
我们将热的溶液冷却到室温,又有什么现象?
[有晶体析出]
实验结论:在__溶剂质量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__增大_ ;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__减少__。21·cn·jy·com
物质的溶解性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溶剂的种类、溶剂量的多少有关,也受温度的影响。
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要理解溶解度,要注意溶解度有四个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溶液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质量为克
两个例子:
例: NaCl在50 ℃时的溶解度是37.0g
[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37.0gNaCl,溶液达到饱和。
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7.0g NaCl。]
例: 硝酸钾在60 ℃时的溶解度是110.0g
[在60 ℃时,100 g水中溶解110.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在6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0硝酸钾。]
如何理解下列语句:
(1)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食盐,则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23g.
[不正确 没有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为36.5g,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
[不正确 没有指明溶解度的单位;]
(3)20℃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溶质的溶解度为23g.
[不正确 100g不是溶剂的质量;]
(4)100g水中最多溶解36.5g NaCl,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g.
[不正确 没有指明温度;]
多识一点:气体的溶解度
鱼能在水中生存,打开汽水瓶盖时可能会喷出汽水,这都证实了气体也可以溶解在水里。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有四点注意:
条件是: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
溶剂:是水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是1
我们看下面是几种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 氧气 氯气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氨气
溶解度 1:0.03 1:2 1:40 1:500 1:700
气体溶解度:是一个比值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为什么?
[打开汽水瓶盖,瓶内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为什么?
[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溶解度曲线
根据几种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溶解度曲线。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出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还能查到0 ℃-100 ℃范围内任一温度下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21cnjy.com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认识溶解度曲线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溶解度曲线应用
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一般将20 ℃ 时溶解度大于10 g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 10 g之间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 1 g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
请你仔细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是__ 36g__;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是__ 31.6g__;
氢氧化钙在80 ℃时的溶解度是__ 0.094g__ 。
2.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__。
多识一点:降温结晶
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对于这样的物质,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降温结晶。工业上经常运用这种方法从溶液中提取化工原料和产品。www-2-1-cnjy-com
8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69 g硝酸钾
由80 ℃冷却到20 ℃
20 ℃时,100g水中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169g-31.6g=137.4g
我们返回课初的问题:
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21*cnjy*com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课堂练习:
1.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B )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2.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D )2-1-c-n-j-y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3.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 C )
A.1:1 B.1:2 C.1:3 D.1:4
4.在20℃时,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B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肯定不变的是( D )【来源:21cnj*y.co*m】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www.21-cn-jy.com
2. 溶解度曲线能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板书设计】
二、溶解度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和溶剂的自身性质,温度。
2.溶解度
四个要素:温度、状态、一定量溶剂、单位
3.溶解度曲线
降温结晶
【作业布置】
1.P40在线测试
2.P42挑战自我2、4
【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21·世纪*教育网
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采取让学生温故知新、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自我分析归纳方式,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学中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计、勇于探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展示和构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愉快地获取知识。讲授本节内容时,按照各个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整堂课以问题、实验、分析归纳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7张PPT)
鲁教版 九年级下册
海水“晒盐”
第2课时 溶解度
导入新课
夏季的青海湖
冬季的青海湖
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新课学习
二、溶解度
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氯化钠易溶于水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碳酸钙难溶于水。
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溶解性
新课学习
实验探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完成下列实验并记录现象: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 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实验结论
溶质本身的性质
溶剂本身的性质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无色
几乎不溶于水
新课学习
硝酸钾溶于水
新课学习
2. 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思路分析:
温度
溶剂质量
5g 硝酸钾
20 mL水
再加5g硝酸钾
全部溶解
有固体剩余
新课学习
实验结论:在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_______ ;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______。
有固体剩余
加热
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再加5g硝酸钾
固体全部溶解
冷却至室温
有晶体析出
溶剂质量
增大
减少
新课学习
物质的溶解性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溶剂的种类、溶剂量的多少有关,也受温度的影响。
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新课学习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四要素
条件:
标准:
溶液状态:
单位: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饱和状态
质量(克)
新课学习
例: NaCl在50 ℃时的溶解度是37.0g
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7.0g NaCl。
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37.0gNaCl,溶液达到饱和。
例: 硝酸钾在60 ℃时的溶解度是110.0g
在6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0硝酸钾。
在60 ℃时,100 g水中溶解110.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新课学习
(1)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食盐,则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23g.
(2)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为36.5g,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
(3)20℃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溶质的溶解度为23g.
(4)100g水中最多溶解36.5g NaCl,则NaCl的溶解度为36.5g.
不正确 没有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不正确 没有指明溶解度的单位;
不正确 100g不是溶剂的质量;
不正确 没有指明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1标准大气压下,20℃时部分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是一个比值
气体 氧气 氯气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氨气
溶解度 1:0.03 1:2 1:40 1:500 1:700
四点注意:
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
溶剂:水
状态:饱和
单位:1
多识一点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为什么?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为什么?
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打开汽水瓶盖,瓶内压强
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减小,所以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多识一点
新课学习
溶解度曲线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活动天地
认识溶解度曲线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新课学习
溶解度曲线应用
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新课学习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室温(20℃)时:
S <0.01g
易溶物
可溶物
微溶物
难溶物(不溶物)
S>10g
1g<S<10g
0.01g< S <1g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0 g
>1 g
<1 g
<0.01 g
活动天地
请你仔细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
氢氧化钙在80 ℃时的溶解
度是________ 。
2.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S
0
Ca(OH)2
KNO3
NaCl
大多数物质
少数物质
极少数物质
36g
31.6g
0.094g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多识一点
降温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80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69g硝酸钾
由80 ℃冷却到20 ℃
20 ℃时,100 g水中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169g-31.6g=137.4 g
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新课学习
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课堂练习
1.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2.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B
D
课堂练习
3.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 )
A.1:1 B.1:2 C.1:3 D.1:4
4.在20℃时,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肯定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C
B
D
课堂小结
1. 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 溶解度曲线能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业布置
1.P40在线测试
2.P42挑战自我2、4
板书设计
二、溶解度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和溶剂的自身性质,温度。
2.溶解度
四个要素:温度、状态、一定量溶剂、单位
3.溶解度曲线
降温结晶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