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4.列夫?托尔斯泰◆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传记《三作家》《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他的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文题人物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他在俄国文坛上活动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奠定了他在文坛的显赫地位。 ◆主题解说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他高贵不凡的灵魂。 ◆疑难探究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写作借鉴
1.本文浓墨重彩的肖像描写精彩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激情赞美及由衷的敬佩之情。文章通过对人物眼、耳、鼻、头发、脸庞、胡须、眉毛、身体等的精雕细刻,深刻地揭示出人物丰富、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突出托尔斯泰平凡中的非凡特质。
2.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出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且寓意深刻,韵味无穷。 A 【解析】“髭”应读zī。A A 【解析】“微不足道”是形容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应该用“微乎其微”。4.(2016,荆门)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5月4日,荆门市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校黄博文同学,并祝贺他荣获“五四好青年”。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解析】A.语义重复,删去“其原因”或者“造成的”;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结尾加上“的称号”;D.动宾搭配不当,“新思路”改为“新蓝图”或者“描绘了一幅”改成“构想了一条”。C5.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植被”指生长于地上的植物,用它比喻“多毛”,“空地”比喻露出来的面部,这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多毛、胡须浓密的总体特征。
6.文学常识填空。
(1)茨威格, (国别)人,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选自他的《_________》(作品)。
(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_______,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奥地利小说传记三作家文学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
阅读“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回答问题。
7.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段主要信息的句子。
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8.从选文看,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怎样的特点?
有威力,富有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和深刻、准确的洞察力。9.认真阅读选文,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含蓄地揭示出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代文豪的才气与睿智。10.“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句子中“闪光的珠宝”指什么?“甲壳”指什么?作者这样说有怎样的目的?
“闪光的珠宝”是指托尔斯泰那双珍贵、敏锐的眼睛;“甲壳”原指虾蟹等动物的外壳,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这里指胡子、眉毛、头发保护眼睛。这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这也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二)(2016,齐齐哈尔中考改编)
最美人瑞①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杨绛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2.茨威格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本文对杨绛先生的外貌也进行了精彩的描绘,请找出来并做简要的赏析。
如第②段中:“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13.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贴,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谢、怀念之情。14.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示例一: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和主要成就,而本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统一。示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平实;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15.假如杨绛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示例:她,举止文静,高雅脱俗,气质美;她,坚毅刚强,坚持正义,性格美;她,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才华美;她,宽厚仁慈,以母性情怀关注天下苍生,是最美女性。16.学完《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后,某班开展了以“不朽的丰碑”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时,一位同学列举了如下几部作品,其中有误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简·爱》读文学巨人著作,做时代思想先锋D(3)下面几则名言都出自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请你从中选择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A.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B.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我选A,理由:运用回环的修辞手法,简洁明了地写出了劳动才能创造幸福。17.【写法借鉴】文章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平庸粗陋的一面:其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与普通人毫无二致。这样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的艺术效果,反衬出他灵魂的高度,眼睛的精美绝伦。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片段仿写】请你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300字左右)【例文】在一家小茶馆里喝酥油茶,旁边的一位藏族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看起来很健谈,一边毫无顾忌地吸着鼻烟,一边大声地同熟悉的或陌生的人说笑,丝毫不考虑身边疲惫游客的感受,也许是被鼻烟呛着了,她毫无遮拦地打着喷嚏,一只手熟练地擦着鼻涕。我忍不住皱了皱眉,为了缓解情绪,我抽出一根“肯特”烟也吸起来。因为她懂汉语,我就凑过去跟她聊天。我请她抽我的“肯特”烟,她摆摆手,很认真地说:我们拉萨人绝不抽外国烟,国产烟比外国烟好多了,为什么要抽外国的呢?西藏和内地都不生产的东西,我们才想到用外国的。
听了老人的话,我无言以对,心里却很感动。一个普通的老人能够有这样的思想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跟她谈话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罕见的自信、尊严和乐观,这些宝贵的品质和做人的底气都源自哪里呢?也许源自神圣的信仰,也许源自内心深处的爱,也许源自对家园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