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7.端午的鸭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4 21:2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17.端午的鸭蛋 2.本文标题为“端午的鸭蛋”,但作者一开头却用一大段文字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为什么要这样写?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这是为下文写咸鸭蛋作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故乡情结,对故乡的依恋——单是故乡一个小小的鸭蛋,就让作者难以忘怀了,何况其他呢?这正表现了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文如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写“端午的鸭蛋”变得水到渠成。◆写作借鉴
各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
本文在行文过程中,将各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如在描述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既有记叙,也有描写。“丝线是掉色的”是说明,为下文作铺垫。“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是描写。“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这些也是记叙、说明、描写相结合。“贴符”,写城隍庙的老道士是“我”的寄名干爹,“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这是记叙,使文章有一种悠远的故事性和令人回味的遐思。“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是描写。“这就能避邪吗?”带有议论色彩,有种调侃和对当时郑重其事的按风俗行事的做法的回味。 C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俗  门楣  避邪  城隍庙
B.称道  练囊  朱沙  肃然起敬
C.沧海  薄罗  雄黄  囊萤映雪
D.贴符  粽子  拧成  与有荣焉BA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最深刻。
B.因为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正在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C.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被学校推荐到市体委参加过一年多的乒乓球集训。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5.品味下面两个句子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1)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用朴素的大白话,使生活气息更加浓郁。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用“文白夹杂”的语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幽默感和趣味。端午风俗6.整体感悟。
(1)本文思路清晰,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线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家乡的端午节,主要介绍了哪些风俗?这些风俗有什么寓意?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这些风俗寄托了人们消灾避邪、安定幸福的愿望。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一)
阅读课文“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片段,回答问题。
7.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家乡的咸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8.这一段介绍咸鸭蛋,为什么从“鸭”写起?
从“鸭”品种好,鸭多,引出鸭蛋多,再引出咸鸭蛋的出名。
9.引用袁枚的《食单》的作用是什么?
印证高邮咸鸭蛋的好。10.为了突出高邮咸鸭蛋的好,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
①上海店也卖高邮咸鸭蛋,并特别标明产地。②高邮双黄蛋多。③与其他地方的咸鸭蛋对比。④袁枚也推崇高邮咸鸭蛋。
11.文章写的高邮咸蛋,最后却说到了苏北名菜及北京的咸鸭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写苏北名菜是为了进一步体现家乡咸蛋的好吃与出名,写北京咸鸭蛋,则是借此来说明家乡的咸蛋好。(二)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含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2.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对奶奶的思念(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15.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16.阅读下列新闻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来粽品牌垄断市场
昨天,记者在我市部分超市看到,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但“思念”“三全”“安井”“五芳斋”等外地的品牌粽子已经在各大超市出现。为何不见本地粽子的身影呢?超市负责人说,超市商品采购由总部决定,总部只采购品牌粽子,而目前本地粽尚无自己的品牌。
材料二:本地粽以“鲜”取胜
到哪里去买本地粽呢?记者在电力路、花山路看到了几家卖粽子的小店。店主表示,粽子都是自家包的,品种没有超市里多,只有红豆、蜜枣和肉粽,但当天包当天卖,十分新鲜,不像真空包装的外地粽,经由运输等途径,再到超市柜台,距离生产日期已有好几天。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粽子的价格与去年相比相差不大。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糯米等原材料的价格降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但粽子大多是人工包装,人工费水涨船高,运输费用也是居高不下,有降有升,粽子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1)从“材料三”中提取主要信息,为该则材料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本地粽与外来粽相比存在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________________
劣势:________________今年粽价与去年基本持平新鲜,成本低。无品牌,品种少。(3)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中考前夕,有老师给学生赠送了粽子,这个礼物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祝愿。请说出老师的祝愿是什么。
祝愿同学们在考试中能高“中”(考中)。(“中”与“粽”谐音)17.中国饮食文化十分繁荣,各地都有特色美食,你也介绍一种你家乡的美食给大家吧!
示例一:蟹壳黄 俗称小麻糕,常与大麻糕相配作为礼品。馅心有荠菜、葱油、白糖、豆沙等四种,用精白面粉、脱壳白芝麻配以调料烘制而成。形似蟹壳,色呈金黄,油多不腻,香脆酥松。示例二:加蟹小笼馒头 首创于清道光年间,个形小巧,别具一格。用精白面粉、熟板油、蟹粉、猪肉配以调料加工制成。蟹油金黄闪亮,肥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丝佐食其味更佳。示例三:“狗不理”包子是全国闻名的天津传统风味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经过近一百五十年的变革发展,目前“狗不理”包子被评定为国际名品中华美食奖、天津市名牌产品。“狗不理”包子备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上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十八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