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19.春酒 AA4.整体感悟。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2)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这位母亲,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性格坚强。一碗入梦(2016,遵义)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能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6年第6期,略有改动)
5.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通过叙写童年时在山里捉毛蟹、吃毛蟹的往事,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之情。温馨提示:
怎样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
1.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通过题目,就能知道文章的中心。
2.看开头。文章的开头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文章开头总起全文,直截了当地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3.看结尾。有些文章往往卒章显志,抓住文章结尾,就可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4.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分析议论抒情句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5.抓感彩词句。从作者用词(褒义词或贬义词)入手,可以揣摩作者对人物、事件或者事物的感情倾向,从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6.本文以“一碗入梦”为题有哪些作用?
①以“一碗入梦”为题,想象奇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②标题即是文章内容的总括;③标题即是文章叙事抒情的线索。
7.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昏黄油灯下的那一大碗色美、味更美的毛蟹对孩子们的诱惑。
8.请概述本文行文思路,并简析其效果。
行文思路:①妻子买蟹,儿子问蟹;②童年捉蟹,共享毛蟹;③思念爸妈,回味毛蟹。效果:先引入,再插叙,后抒情,使文章脉络分明,思路清晰,首尾呼应。9.综合性学习。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酒文化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
(1)【成语中的酒】学习中我们一定积累了许多关于酒的成语或俗语,你能写出两个并解释其意思吗?
示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指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或是别有用心。今朝有酒今朝醉:意思是今天有酒今天就喝个醉。比喻只图眼前,不考虑将来。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2)【生活中的酒】据统计,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因为司机酒后驾车引起的。假如你遇到一位司机叔叔,他喝酒以后仍然准备驾车,这时,你应该怎么对他说?
示例:叔叔,既然喝酒了,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您现在不要驾车,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