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曲五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诗词曲五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4 20: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25.诗词曲五首◆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
杜牧(803—852),晚唐诗人和古文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有名篇《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山东济南人,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背景介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赤壁》,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通过突发奇想,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使本诗意境深邃。《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五岭兵败被俘的第二年(1279)写的。元军挟持文天祥去追击在崖山的宋帝赵昺,经过零丁洋,当时张弘范强迫文天祥招降在海上坚持抗战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表明自己的心志。,《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山东密州(即现在的诸城)时的词作。政治上不得意,和弟弟苏辙不相见也已七年了,他的苦闷、惆怅的心情可想而知。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是张养浩应召在任陕西行台中丞,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的抒情名篇。 ◆主题解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这首咏史诗借三国时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过零丁洋》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这首词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的主题。 1.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D以诗相答 增长,振作 销蚀 给 史册 只 经过 3.解释下列诗词名句。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2)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4)千里共婵娟。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中诗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题目。
5.(2016,荆门)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2016,荆门)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意对即可)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涵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颔联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惆怅。
D.诗中用“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了作者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消沉,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豁达胸襟。B(二)
阅读《赤壁》,完成下面题目。
8.(2016,常德)“前朝”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9.(2016,常德)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答出“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赤壁之战时期 (三)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题目。
10.(2016,咸宁)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接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11.(2016,咸宁)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B(四)
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题目。
12.(2016,福州)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2016,福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五)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下面题目。
14.(2016,黄石)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15.(2016,西宁)“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予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16.(2016,黄石)“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六)(2016,潍坊)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7.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18.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屈的节操的礼赞。(七)(2016,丽水)
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19.《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爱诗的人懂诗,懂诗的人用诗。诗以言志,让我们解读诗句,走近高贵的心灵,读懂诗意人生。
20.诗意·感悟
(1)结合下面的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涉及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3句)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示例:直挂云帆济沧海醉里挑灯看剑将军白发征夫泪(2)“请名人做代言”是提高广告影响力的一种方法。下面有四个广告标题,如果单就文字意义而言,寻找与背景吻合的古代名人做代言,其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请范仲淹代言“以天下为己任”。
B.请柳宗元代言“关注民生,革除弊政”。
C.请陶渊明代言“好读书,精读书”。
D.请欧阳修代言“怡情山水,与民同乐”。C21.诗意·理解
品读短诗,谈谈你对诗歌中加点词的理解。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冰心《繁星》
①天上的风雨: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中的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界的风雨心中的烦恼忧愁22.诗意·排序
下面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已经打乱,请按诗句顺序排列。(只标序号)
①此花开尽更无花 ②秋丛绕舍似陶家
③不是花中偏爱菊 ④遍绕篱边日渐斜
_________________
23.诗意·画语
请根据下面这幅画的意境,默写出与画面意境相关的“诗中有画”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④③①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