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30.诗五首◆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中亚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著有《李太白全集》,有诗近千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至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祖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著有《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著有《岑嘉州集》。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定庵文集》等,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主题解说
《饮酒(其五)》作者以“饮酒”为题,写饮酒,意不在酒;写醉酒,未必真醉,他是借酒抒情咏志。主要表达自己固穷守节,不与世俗沉浮和归耕田园的决心。
《行路难(其一)》诗中以“行路难”比喻仕途的险阻,表达了诗人遭受打击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反映了他为追求理想而顽强斗争的精神和为国立功的坚定意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运用写实的手法,通过自己对贫苦生活的真实感受,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雪为贯穿全篇的线索,借助生动形象的边疆奇丽的雪景,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己亥杂诗》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复杂心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的顽强精神,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以及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定决心。◆名句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说采菊时无意中见到南山,境与意会,情与景会,物我皆忘,一种悠然之情油然而生。这两句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能使读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它写出了作者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悠然自得以及对生活的无所求。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古人说“卒章显志”,这两句即是如此。于结尾处,在沉郁中振起,诗人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作者的祈盼,他希望所有的寒士都能有宽敞的房子。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历来被称为写冬雪的千古佳句。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将刺骨的北风比作暖融融的春风,将纷飞的雪花比作梨花,比喻何等新奇,气概何等豪迈!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以落花有情护花,抒发不忘报国的崇高胸怀。形象优美,比喻鲜明,寓意深刻。现在人们经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老一辈对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为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崇高情怀。相伴 渡 挂 遮盖、掩护 拉、扯 落花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C3.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从这两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心情闲适,志趣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描写了塞外奇异的雪景,试着对这两句诗作点赏析。)
诗人妙用比喻,生出奇想,将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加上“忽”的配用,写出了雪的大和急,既充满了壮美的意境,也表现了雪的洁白、鲜润。(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作者以“落红”“春泥”自喻,表现了自身虽已凋败,但要化为护花的春泥,培育新的生命,实际上是暗喻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并不沉沦,要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移情于物、借物言情的写法。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心远地自偏(5)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具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有一句诗与其意相似,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是这一组诗中格调最为闲雅有致的,是陶渊明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能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
B.《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说明李白身处社会动荡之际,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D.《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虽然是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但仍思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B(一)
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五)》,完成下面题目。
6.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8.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C.诗歌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诗歌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D(二)
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题目。
9.“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引用“姜尚垂钓”和“伊尹梦日”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对从政仍然有所期待,也是用他人的事例来增强自己会被重用的信心。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人们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联系诗人的思想感情,说说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诗句以高昂乐观的调子唱出了人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纵有艰难险阻,也要不懈追求,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三)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题目。
12.诗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经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建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袒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自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1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渲染了诗人悲凉凄惨的生活。
14.诗中描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惨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诗中找出一处抒情的诗句,并分析其蕴涵的情感。
示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身处逆境时还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四)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题目。
1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
1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8.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依依不舍,传达出因朋友离去无限惆怅的情感。②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说明:第①点中,答出“依依不舍”或“惆怅”即可;第②点中,答出“豪迈气概”或“壮烈情怀”即可)(五)
阅读《己亥杂诗》,完成下面题目。
19.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要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20.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21.人生是要讲求奉献的,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用上这两句诗写一段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示例:我最敬佩周恩来总理,他大公无私地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就是周总理奉献精神的写照。(六)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22.诗句中所描绘的是 (季节)农村的夜景。
23.诗中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诗中一、二句通过写景渲染出夜晚怎样的气氛?
渲染秋夜的寂静冷清的气氛。
25.“月明荞麦花如雪”,运用想象,对这一景色作具体描绘。
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26.从本诗景物的变化中,你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孤独转为惊喜赞叹。秋天独出前门望野田27.相伴着诗文的墨香,我们与古代先贤共同徜徉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
仁者爱山。“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表达出的是五柳先生归隐后的惬意;“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传达着唐人常建物我两忘的旨趣;“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反映着六一居士在滁州时的心境;“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折射着杜少陵登临东岳和王安石在飞来峰顶的胸怀……悠然见南山山光悦鸟性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智者乐水。“__________,在水一方”坦露着古人爱情的真挚;曹孟德以“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的诗句抒写出他东临碣石挥鞭沧海的豪情;“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如诗如画的西子湖畔留下了白居易踏青赏春的踪迹;遭遇贬谪,柳宗元踏访永州,“隔篁竹,闻水声,_____________”,使他获得了些许快乐;登岳阳楼,奔来眼底的是洞庭湖“衔远山,_________________,横无际涯”的万千气象……所谓伊人若出其中星汉灿烂水面初平云脚低如鸣珮环吞长江,浩浩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