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实验初中2016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质量调研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名句默写。(10分)
(1)安不忘危,_______________。
(《周易·系辞下》)
(2)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
(4)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写到极致,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陶渊明的《饮酒》中最能表达作者悠然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乐观的心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颂先生的絮语箴( )言,一脉温情和xīn( )香弥蔓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美丽的邂逅》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箴( )言 xīn( )香
文段中划横线句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改为 改为
(3)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文段中“邂逅”一词。(1分)
3、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演讲中,他居高临下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听众们强烈的反响。
B、他在学习上十分严谨认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锱铢必较。
C、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乡村风光宜人,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D、据说当地官员有一套对付新闻记者的绝妙方法,并且屡试不爽。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位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
B、专家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D、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2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①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漂边了。
②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③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④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⑤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A.
①②⑤④③
B.①②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6、名著阅读。(6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小说讲述的是人力车夫祥子在北京拉洋车的艰辛生活和悲惨遭遇的故事。
B、《朝花夕拾》中写了众多的人物,鲁迅对这些小人物分外宽厚,如善良真诚、知书达理的长妈妈帮他买了绘画的《山海经》,他便称赞长妈妈有“伟大的神力”。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D、《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没有金钱、没有军队的乌托邦的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肮脏邪恶的畜生。
(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4分)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适才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位怎样的人?试比较他与林冲性格的异同?
7、综合性学习。(8分)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此,黄海中学九(5)班准备开展“了解民俗文化,弘扬华夏文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读下面的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1月30日电
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了解二十四节气,根据所学的气象物候知识,完成下题。(4分)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在这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节气。
[活动三]班级准备于12月5日下午3:00在教室召开“民俗文化知多少”主题班会,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电话邀请民俗文化专家王教授在主题班会上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你拿起电话这样说:
(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目。(6分)
灞上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灞原寄居,灞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8、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前四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9、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尾联。(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汉上官桀①为未央厩令②,武帝尝体不适,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令以我不复见马邪 ”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忠,由是亲近,至于受遗诏辅少主。
义纵③为右内史,上幸鼎湖,病久,已而卒其幸甘泉,道不治,上怒曰:“纵以为我为不行此道乎 ”街之,遂坐以他事弃世④。二
人
者
其
始
获
罪
一
也
桀
以
一
言
之
故
超
用
而
纵
及
诛。可谓幸、不幸矣!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上官桀:西汉上邦人(今甘肃天水),官至太仆,昭帝即位,以左将军受遣诏辅政,封安阳侯。②厩令:掌管养马的官。③义纵:人名,官拜右内史,生平事迹不详。④弃世:即古代刑法中的弃市,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尸体暴露在街头。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2)王之蔽甚矣
(3)意诚不在马
(4)由是亲近
1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停两处。(2分)
二
人
者
其
始
获
罪
一
也
桀
以
一
言
之
故
超
用
而
纵
及
诛。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上以为忠,由是亲近,至于受遗诏辅少主。
13、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4分)
14、乙文中上官桀和义纵都昌犯了汉武帝,他们的结局有什么不同?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①20世纪初叶,数学界曾经出现过一道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叫人头疼的难题,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
②1905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学会上,英国数学家科尔登上讲坛,通过一番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果。
③在热烈的掌声中,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个课题前后共花了多少时间 ”科尔回答:“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正是“星期天”这个人人皆有的业余时间,被科尔积零为整,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成就了一位卓越的数学家。类似科尔这样在业余时间内刻苦努力,从而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④闻名遐迩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天文学的贡献。而谁能想到,哥白尼并不是专业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个教士。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天主教堂度过的。他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观测、计算,最终完成了那本巨著《天体运行论》。这本书奠定了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地位,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也使他在影响世界进程的1OO位名人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时间的充分合理利用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才。
⑤在快节奏的工作学习之余,我们不妨放松一下,参加文娱活动,既可丰富生活,又可调节精力和体力。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⑥有些人业余时间迷醉于牌桌和麻将桌上,通宵达旦,在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和静止坐姿的情况下,使思维和身体处于紧张极限,使人精神恍惚,食欲减退,影响工作,影响身体。更有甚者用麻将和扑克进行赌博,志向堕落,污染了社会风气。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是要为工作养精蓄锐、充电增智,而绝不是沉溺于花天酒地、摸牌赌博等无聊刺激和违法活动之中。
⑦对每一个成功的人来说,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时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后再也不会回头。
⑧时间最珍爱爱惜它的人们。声色犬马、碌碌无为,时间就会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你就会觉得时间在有意为你放慢脚步。
⑨永远记住一件事:时间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你对时间的利用率越高,你的收获就越多,成功也越大。
15、选文前三段介绍科尔的事迹有何作用?(3分)
16、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7、选文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随风吹笛(林清玄)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虽然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
19、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什么说“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说“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波澜起伏。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一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3)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箴( )言 xīn( )香
(2)(2分)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 _____
(3)(1分)
3、_____(2分)
4、_____(2分)
5、_____(2分)
6、(1)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10、(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
人
者
其
始
获
罪
一
也
桀
以
一
言
之
故
超
用
而
纵
及
诛。(2分)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1、(1)盛必虑衰(2)接天莲叶无穷碧(3)关关雎鸠(4)正上河豚欲上时
(5)似曾相识雁归来(6)羌笛何须怨杨柳(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1)zhēn
馨 (2分) (2)颂改为诵 蔓改为漫 (2分)
(3)文中是指女孩偶然的机会读到先生的书。(意对即可)(1分)
3、D (2分)4、C
(2分)5、A (2分)
6、(1)B(2分)(2)鲁智深是位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好汉。(1分)他们二人性格有相同一面,都尚武好义,有反抗精神;(1分)不同的一面,鲁智深无拘无束,反抗强烈,而林冲则有软弱怕事、委曲求全的一面。(1分)
7、活动一: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2分)
活动二: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每空1分,共4分)
活动三:王教授,您好!(1分)我是黄海中学九年级5班的班长,(1分)我班准备于12月5日下午3:00在教室召开“民俗文化知多少”主题班会,想请您到时候为我们介绍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知识,好吗?(1分)
8、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3分)
9、尾联作者直抒胸臆,(1分)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灞上已寄居多时,却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和对自己前途渺茫的苦闷之情。(2分)
10、(1)偏爱(2)受蒙蔽、被蒙蔽(3)的确、确实(4)这、这样(每个1分)
11、二
人
者
其
始
获
罪
一
也/
桀
以
一
言
之
故
超
用
/而
纵
及
诛。(2分)
12(1)大小的官员和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受到上等的奖赏。(2分)
(2)汉武帝认为他忠诚,从此宠爱他,最后托孤命他辅佐幼主。(2分)
13、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以看出齐王纳谏后国内政治修明,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可以看出齐国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有了提高。(一点1分,结合内容各1分)
14、上官桀化险为夷,因祸得福;义纵招致杀身之祸。(2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交往中,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技巧,讲究分寸,体察听者的心情。(2分)
15、文章开头用科尔的事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发本文论述的话题,业余时间与成功的关系,(1分)同时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对业余时间的利用率越高,获得的成功也就越大。(1分)
16、我们对业余时间的利用率越高,获得的成功也就越大。(3分)(如答成我们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给1分)
17、这句话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2分)将对待时间的两种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进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8、本文首先通过列举科尔和哥白尼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例子,提出了本文论述的话题:业余时间与成功的关系,(1分)接着分别从能否利用好业余时间的表现及对工作的影响来进行论述,(1分)然后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时间最珍爱爱惜它的人们”的观点,(1分)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时间利用率越高,收获就越多。(1分)
19、结构上:总领全文,点明题目(照应文题)。(2分)内容上:交代风声,为下文提示“笛声”的真相作铺垫。(2分)
20、因为作者认为:音乐是美好的象征,产生音乐的地方应该是美好之地、善良之地、文明之地。(意思对即可)(3分)
21、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把自然风景简单地理解一副静态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融入自然,没有能体会到生命真正的价值。所以说如果仅仅把自然的风景看成一幅画,他的境界是低的。(3分)
22、①被笛声吸引;②被笛声震撼;③感动于笛声;④遗憾没有录下笛声。(一点1分,共4分)
23、①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②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③人要亲近自然;④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一点1分,结合文章内容各1分,写出两点即可,共4分)
参考答案
1、(1)盛必虑衰(2)接天莲叶无穷碧(3)关关雎鸠(4)正上河豚欲上时(5)似曾相识雁归来(6)羌笛何须怨杨柳(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1)zhēn
馨 (2分) (2)颂改为诵 蔓改为漫 (2分)(3)文中是指我偶然的机会得到女孩的书。(意对即可)(1分)
3、D (2分)4、C
(2分)5、A (2分)
6、(1)B(2分)(2)鲁智深是位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好汉。(1分)他们二人性格有相同一面,都尚武好义,有反抗精神;(1分)不同的一面,鲁智深无拘无束,反抗强烈,而林冲则有软弱怕事、委曲求全的一面。(1分)
7、活动一: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2分)
活动二: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每空1分,共4分)
活动三:王教授,您好!(1分)我是黄海中学九年级5班的班长,(1分)我班准备于12月5日下午3:00在教室召开“民俗文化知多少”主题班会,想请您到时候为我们介绍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知识,好吗?(1分)
8、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3分)
9、尾联作者直抒胸臆,(1分)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灞上已寄居多时,却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和对自己前途渺茫的苦闷之情。(2分)
10、(1)偏爱(2)受蒙蔽、被蒙蔽(3)的确、确实(4)这、这样(每个1分)
11、二
人
者
其
始
获
罪
一
也/
桀
以
一
言
之
故
超
用
/而
纵
及
诛。(2分)
12(1)大小的官员和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受到上等的奖赏。(2分)
(2)汉武帝认为他忠诚,从此宠爱他,最后托孤命他辅佐幼主。(2分)
13、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以看出齐王纳谏后国内政治修明,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可以看出齐国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有了提高。(一点1分,结合内容各1分)
14、上官桀化险为夷,因祸得福;义纵招致杀身之祸。(2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交往中,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技巧,讲究分寸,体察听者的心情。(2分)
15、文章开头用科尔的事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发本文论述的话题,业余时间与成功的关系,(1分)同时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对业余时间的利用率越高,获得的成功也就越大。(1分)
16、我们对业余时间的利用率越高,获得的成功也就越大。(3分)(如答成我们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给1分)
17、这句话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2分)将对待时间的两种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进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8、本文首先通过列举科尔和哥白尼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例子,提出了本文论述的话题:业余时间与成功的关系,(1分)接着分别从能否利用好业余时间的表现及对工作的影响来进行论述,(1分)然后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时间最珍爱爱惜它的人们”的观点,(1分)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时间利用率越高,收获就越多。(1分)
19、结构上:总领全文,点明题目(照应文题)。(2分)内容上:交代风声,为下文提示“笛声”的真相作铺垫。(2分)
20、因为作者认为:音乐是美好的象征,产生音乐的地方应该是美好之地、善良之地、文明之地。(意思对即可)(3分)
21、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把自然风景简单地理解一副静态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融入自然,没有能体会到生命真正的价值。所以说如果仅仅把自然的风景看成一幅画,他的境界是低的。(3分)
22、①被笛声吸引;②被笛声震撼;③感动于笛声;④遗憾没有录下笛声。(一点1分,共4分)
23、①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②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③人要亲近自然;④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一点1分,结合文章内容各1分,写出两点即可,共4分)